零售業銷售寒冬未過,莎莎國際(00178)公布,第二財季(七月至九月)香港及澳門同店銷售續跌2.5%,該集團同時發出盈利預警,預期上半財年(四月至九月)溢利跌35%至45%,跌至不足一億港元。不過,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長假期,莎莎銷售扭轉去年同期的跌勢,重新錄得正數增長。證券界認為,零售業是否轉勢,仍有待觀察。\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莎莎公布最新銷售數據,跌幅有所收窄。該集團第二財季(七月至九月)整體營業額錄得19.1億元,按年跌2.3%,亦較第一財季(四月至六月)下跌5.7%,跌幅放緩,包括中國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地區,以及莎莎網上平台,營業額則下跌2.9%。
港澳同店銷售跌2.5%
至於香港及澳門市場,第二財季營業額為15.52億元,按年跌2.2%。同店銷售由第一財季跌4.8%,改善至第二財季跌2.5%。期內,每宗交易平均金額按年跌5.8%至326元,當中內地客的交易金額急跌6.9%,交易宗數則上升3.9%至470萬宗。
至於剛過去的「十.一」國慶假期(即十月一日至七日),該集團港澳地區零售銷售錄得13.8%升幅,同店銷售增長約12.4%,受惠於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的增長,內地客交易宗數增長19.1%,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則下跌4.7%。
雖然莎莎在黃金周銷售有所好轉,但證券分析員直言,暫難言轉勢。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認為,莎莎營運數據略見好轉,某程度或與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有關,因此整個零售行業的表現,仍需要時間觀察。
郭少明:銷售毛利皆跌
另外,莎莎發出盈利預警,根據未經審計綜合管理帳目的初步評估,截至今年九月底止六個月,預期該集團溢利將較去年同期下跌約35%至45%,以去年同期溢利1.53億元計算,即期內溢利介乎8415萬至9945萬元。
莎莎國際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解釋,溢利下跌主要由於香港及澳門市場的銷售及毛利均錄得跌幅,加上部分海外業務表現疲弱,以及該集團電子商貿的盈利下降所致。
截至九月底止三個月,莎莎合共設有283間店舖或專櫃數目,淨減少5間,當中2間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及馬來西亞則分別開設一間單一品牌專門店。
上季淨減5網點
莎莎昨日收市後公布營運數據及發盈警,股價在交易時段未受影響。該股午市前一度觸及3.38元,惟高位缺乏承接,午後反覆橫行,收報3.35元,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