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貿發局:伊朗解縛 基建業發展潛力大

時間:2016-10-24 20:33:21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0月24日訊(記者李永青)香港貿發局報告指出,伊朗是中東地區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埃及;也是區內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沙特阿拉伯。隨着國際社會於2016年1月解除針對伊朗的核相關制裁,該國基建領域的發展潛力亦逐漸浮現,值得香港企業注意。由於受到國際制裁,伊朗被孤立於全球貿易及金融體系之外,多年來投資不足,因此基建產業大有改善空間,亟需吸納外商直接投資及新技術以改善國內逐漸老化的運輸系統及公用設施。

  有見及此,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近前往伊朗,對該國首都兼最大城市德黑蘭、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南部主要經濟及文化中心設拉子以及重要工業城市伊斯法罕實地考察,目的是為香港設計、建造、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及金融領域的企業探索當地服務業市場的商機。

  首先要指出的是,伊朗的基礎建設整體不俗,道路系統四通八達,全長約199,000公里。伊朗境內的高速公路及公路多數鋪有柏油路面,狀況良好。主要城市均建有地鐵系統,城市之間則通過10,000多公里的鐵路連接。

  然而,由於受到制裁,伊朗經濟多年來一直被西方國家孤立,導致國內運輸及公用設施領域出現投資嚴重不足和陳舊老化等狀況,當中以公共交通系統問題最為嚴重。當地交通設施無力應付城鎮地區日益增長的汽車數量。每天繁忙時段,德黑蘭必定會出現交通擠塞,市內道路每每堵塞數小時之久。由於技術落後,公用基礎設施同樣效率欠佳。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整體基建設施質素方面,伊朗在14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76位,遠落後於第二位的阿聯酋及第31位的沙特阿拉伯。

  為擴展及提升現有設施和運作系統,伊朗料將着手處理投資不足的問題。據Frost & Sullivan預測[1],未來10年伊朗將在交通基建領域(包括鐵路、道路、航空、海運及海港)創造約值2,500億至3,000億美元的投資機遇,在發電、供水及廢水處理等範疇出現1,200億至1,500億美元的資金需求。

  為滿足龐大的基建資金需求,伊朗政府現正推行建設-擁有-經營(BOO)、建設-經營-轉讓(BOT)和公私合作制(PPP)等多種項目模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同時鼓勵當地企業與外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

  該局認為,香港在提供合資格專業服務方面擁有競爭優勢。本港許多服務供應商在融資、法律保障、會計和物流領域經驗豐富。香港具備世界領先金融中心的實力,市場監管完善,亦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門戶,這些優勢有助香港發揮作用,為有意在制裁解除後募集資金的伊朗公司提供支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