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天威擬建3D打印整合平台

時間:2016-10-17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天威控股主席賀良梅指,以道德操守、對法律的觀念來說,香港企業在亞洲區仍是領先/大公報記者 陳盈妝攝

  近年來,3D打印業崛起,為設計、建築、工業、醫學等領域帶來了便利。不過,天威控股主席賀良梅認為,目前3D打印在中國仍還處於叫好不叫座的狀態,「看起來很蓬勃,有很多相關企業,但是還沒有很好的規模和盈利模式。」他希望透過建設一個3D打印的整合平台,共同培育、教育市場,同時透過研發新技術,大大降低原料成本,令3D打印更能普及化。/ 大公報記者 陳盈妝

  所謂整合平台,即集合3D設計、材料、研究機構等。賀良梅表示,「機器的部分最容易,設計最難,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內容就打印不出來。另外,配套的原材料、後期加工也很重要。將各相關部分互聯互通,大家利用平台各展所長,組成完整的生態鏈。」

  現時市面上雖有金屬3D打印機,但機體本身及耗材價格均十分昂貴。賀良梅指,一部金屬3D打印機動輒過百萬,必須使用由德國進口的金屬粉,每克約300歐元。天威研究出利用FDM打印機即可作金屬3D打印的方法(AMSS),使用於國內購買得到的金屬粉,每克在30歐元左右,可省下大量成本。

  打印產品超過4000款

  從事開發及製造打印機通用耗材產品的天威控股,為早年北上設廠的港商之一,1988年在珠海起家。集團目前為市場提供合共超過4000款產品,包括色帶、墨水、噴墨打印機墨盒、激光打印機碳粉盒、碳粉、感光鼓、鼓輥及芯片。賀良梅坦言,和許多港商一樣,他堅持品質管控、不侵權仿製,即使代價是花大量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發,但成品能讓真正的「中國製造」揚眉海外。他認為,這是一間企業、一個品牌能永續經營的根本。

  賀良梅介紹指,國內、美國和其他地區的3D打印生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他希望未來國內和美國各佔50%左右。賀良梅又分享說,海外銷售以線上為主,國內則線上和線下各佔一半;於美國Amazon售賣的CoLiDo DIY約200多美元,於促銷活動中排名前列,一天就能賣100多台。他表示,線上售賣的增長主要來自簡單的機器,「幾千塊一台的話,線上增長率快,如工業用,由幾萬塊起跳至幾十萬不等的機種,還需線下售賣,因售後服務要齊備。」

  年耗數千萬改良產品

  作為打印耗材之都,珠海30年來的發展一日千里。如何在堅守質量與企業發展中尋一平衡點?賀良梅直言,為了保持競爭力,公司每年會耗資3、4千萬對核心生意、即噴墨及激光打印耗材業務進行研發改良,約佔年營收3%。

  另外,賀良梅又指,面對侵權的風險,很多企業可能連概念也沒有,只求盈利速增,但一有訴訟時就會發生問題。他舉例,「不少中國企業涉及違反美國關稅法的專利侵權,國際原裝耗材生產商便利用訴訟限制中國打印耗材企業的出口。」天威的不同在於一直自主研發創新,擁有多項專利,成為出口美國時唯一未受影響的中國耗材企業。

  最自豪港企法治觀念強

  賀良梅表示,內地和香港做生意的底線有別,作為港商,「我們不能把底線放得很低,也不能保持固有觀念,兩者要合起來看。」他又認為,一些內地企業的發展已超前港商許多,故常在管理層會議中作出提點,「要學華為的工業設計、生產線;學美的的生產管理;營銷學小米。」他笑言最自豪的始終是,「道德操守、對法律法治的觀念來說,香港企業在亞洲區仍是領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