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撲嘢論房屋空間/資深測量師 邵志堯

時間:2016-10-15 03:15:24來源:大公網

  新晉女議員在公開論壇上面不紅、耳不赤說:「時鐘房間要排隊,家中住房空間狹窄,沒有地方撲嘢。」去說明香港房屋問題之失敗。筆者試圖以供應和需求關係探討之。

  時代進步年輕一代越來越開放,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唸書的時候,能拖着異性的手已是天大事情,今天談論的是要找地方爆房、撲嘢,需求在同年齡層一定較以前倍增,在沒有手機可作拍攝的年代,很多按捺不住的熱情男女,會來不及找個私隱空間,便會在陰暗處幕天席地作交歡,故從前便有在公園去照田雞的俗語,意謂去公眾地方偷看人家歡好。但是現在網絡年代,一經被發現來一個現場直播,便會迅間成為網絡紅人,「公共地方」的私隱空間變相少了。

  自從2003年自由行開始,很多從前經營開時鐘酒店的人,眼見內地旅客大幅上升,很多都把時鐘酒店改為賓館或樓上店舖,間接令時鐘酒店數目減少。

  筆者做了資料搜查,現在僅存230餘家時鐘酒店,能提供的房間應該不到5000,在高峰時段,如周五、六和日晚上八時至十二時,要輪候個多兩個小時,可能是這位女議員的經驗之談,在情到濃時要苦等百多分鐘,簡直是度日如年,筆者也深表同情。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越來越細也是事實,內地同胞的人均居住是350方呎,較香港的160多方呎高逾一倍,現在很多推出來的新盤是200呎以下的開放式空間公寓,這個可追溯至2011至2012年間,政府推出5幅「限呎樓」和「限量樓」,企圖藉此增加住宅供應量有關,另外,政府收緊按揭下,只有400萬元以下的物業才可有高達9成的按揭成數,也推動了發展商多建劏房盤。

  面積細了並不代表單價也隨之下降,它只代表總價細了而已,反之單位越細,呎價越高,更令人嘆氣,年輕人的理想城市應該是越住越大,生活有所提升,但現實卻殘酷的告訴他們是一廂情願,故他們要來個反社會情有可原。居住面積細了但又時興講求私人空間的同時,那有地空可以提供他們地方作撲嘢之用也是事實。

  在簡單的經濟學供求上,需求大幅上升,供應又幾方面相對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便會出現這位「尊貴」議員的「撲嘢論」,看來政府真的要想想辦法去解決年輕人的房屋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