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海濱於今明兩天在港舉行歷來首次的電動方程式(Formula E)比賽,過去曾有多個團體申辦在港舉行賽車都被否決,今次卻獲得批准,可見香港政府對推廣電動汽車的重視。然而,雖然港府在這方面不遺餘力,但相比起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挪威,電動汽車在香港一直都不能迅速普及起來,究其原因,欠缺一個周祥和妥善的計劃很有關係。
港府近年努力推廣電動車,其中在建設充電站方面的努力最為明顯。截至本年四月三十日,全港共有超過1300個公共充電器和4899輛電動私家車,即平均每四輛電動車便有一個公共充電器。同時,為了提高公共充電設施的充電效率,政府正陸續把更多公共充電器提升至中速水平,以縮短電動車的充電時間。
另外,港府亦已撥款1.8億元,供專營巴士公司購買36部單層電動巴士在本港作試驗行駛,首批五輛電池電動巴士已於2015年底投入服務,其餘的電動巴士於2016年起陸續投入服務。
不過,雖然政府有很多措施,但電動車卻始終未能普及。根據最新統計顯示,香港隨插即用電動乘用私家車佔整體市場只有4.8%,遠遠落後於居全球首位的挪威的兩成二。主要原因是港府欠缺長遠的規劃,因而未能使措施有效推行。以充電設施的局限為例,雖然現時全港共有充電站1300個,但最集中的只是港島區,各式充電設施都有,而九龍和新界及離島雖然同樣有超過300個充電站,但是相對而言,卻較為分散,不能集中在人口較密集的社區。
在使用方面,充電設施效能亦有問題。目前由中電設置的混合充電站不多,這類充電站可兼容i3使用的IEC 62196的直流電快速充電掣式,可於1小時內完成充電,但無奈插頭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要快速充電實在有困難。假如到公共充電站排隊,由於都只是中速充電,充電動輒需時4至5個小時,令有心使用電動車的人士熱情大減。
造成充電設施使用不符合實際需求有很多原因,包括土地規劃的問題、交通運輸的問題等,但最主要的,可能是政府缺乏專責部門主其事。香港目前的電動車推廣主要由環境保護署負責,但目前未見有特定機構專門處理和推廣電動車。與香港比較,挪威早在2009年便已成立了交通能源局,負責交通領域節能減排的實施,而且更負責電動車的具體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統計,所以無論在小如設立電動車充電站,以至大如進行相關研究和與私人機構合作的計劃上,都得到妥善的策劃。
香港政府實在要參考挪威的經驗,以及早設立專責部門,並制訂一套適合本港交通道路運輸的電動車推廣計劃。在今、明兩天舉行的電動車方程式比賽,門票在數天內迅速售罄,可見香港人對電動車的興趣實在不淺,問題只是政府如何有效協助港人更積極和主動使用這種新時代的節能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