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光啟科學創始成員均具有名校留學背景,2010年歸國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公司聯席行政總裁張洋洋談及創業初衷稱,那時我們(創始團隊)已經見證了國外技術創新的黃金十年,也察覺到內地對創新的關注度日漸高漲。「我們認為是時候回來建立中國的蘋果、思科了。」
2006年,光啟科學主要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劉若鵬遠赴杜克大學攻讀計算機工程專業。2009年,劉若鵬率領其團隊成功研製出「隱身衣」,這一成果被刊登在2009年1月16日的《科學》雜誌上,在業內引起很大反響。
在杜克大學留學期間,劉若鵬與同屬一個實驗室的趙治亞、季春霖、欒琳,以及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張洋洋共同從事前沿技術研究,因共同從事研究的前沿技術而產生交集。2010年初,五位年輕人悉數回國共同創業,並選擇在深圳成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隨後,光啟科學開始研發超材料技術、智能光子技術、臨近空間技術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從事領域涉及航空航天工業、臨近空間探索、互聯網金融和智慧城市。
2012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深圳考察,其間參觀了兩家民營企業,一家是騰訊,另一家即為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去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深圳邁向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一文,其中將華為、華大、華強、華僑城、光啟這「四華一啟」列為深圳科技創新企業代表。
張洋洋表示,創始團隊選擇回國創業,不僅是為了實現個人抱負,更希望整合更多人的力量,甚至包括外國人,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中國夢。「中國夢並不是摸不到的,它是應該很具體的事情,具體到每個人的理想,都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都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