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逆電商洪流之道\資深測量師 邵志堯

時間:2016-09-08 03:15:29來源:大公網

  最近首富萬達商業董事長王健林接受魯豫訪問時說:「做人應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如先掙它一個億。」他這一句▉話比/話畀▉筆者更「堅離地」,在網上已被人惡搞說:「錢不是萬能的,錢是『萬達』的。」

  雖然筆者並不是很認同什麼事都以金錢做衡量標準,但作為一家上市的企業,企業的使命就是要先替股東爭取最大利益,萬達在這一方面完全能達到。一家不到三十年歷史的公司能走到今天全國第一絕對不容易,從一家重資產公司轉型到輕資產公司,由商業地產為中心轉移為文化為主,專注國內再到面向世界,內地人玩的都是注重布局和戰略,比香港人更大器。

  商業地產(即香港的購物中心)在最近幾年被電子商貿衝擊得很厲害,尤其是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新世界百貨2014年仍有三十六家門店,在一年多以後已有十二家要關門或轉型,實體店所受的影響是那麼巨大可想而知,但是弔詭的是,那些被電商擠出來的商家倒過來去從事電子商貿,在淘寶或天貓去開個店,開店的成本與實體店的租金差不多,在網上經營也賺不了錢,要燒錢去繼續經營,商家受到雙重打擊,至今不知如何是好。

  萬達從前是投重資產,即是自家買地建商場,投資的金額非常巨大,回報率隨着網購的影響變得越來越低,繼續投資新項目風險會很高,於是萬達在幾年前集團發展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從一家重資產公司轉型到輕資產模式,即為其他投資者去建築和運營商場。

  由於王健林是軍隊出身,紀律非常嚴謹,在時間、成本和質量要求很高,一個商場從地塊到能開店在兩年之內。雖然業主要付出高昂的管理費用和需要用萬達廣場的品牌,租金的收入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都流進萬達的口袋裏面,但卻比業主自家經營的效益要高。萬達現在兩個輕資產的盈利,已等同一個重資產的投資,這個重轉輕的轉型絕對是成功的。去年萬達便開了26家新店,增加面積414萬平方米,每月有兩個商場開張,效率之高令人不敢想像,租貨收入為144億元人民幣,增長30.7%,在實體店經營是倒退的年代能逆市高增長更加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能成為首富不得不佩服他的過人之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