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杭州G20峰會上,綠色金融議題首次被納入G20平台
文|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杭州G20峰會無疑是一次「全球挑戰」與「中國智慧」激盪的盛會,其在國際經濟政治發展史上必將因為中國智慧的獨特貢獻而永載史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首先,中國宣言為全球吃「定心丸」,決不會墜入「修昔底德陷阱」。近年來,不少西方政治研究者基於歷史總結道:一個大國的興起最終似乎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場世界大戰,才能最終確立起新的國際政治秩序。他們將這種經驗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B20峰會上的發言,以及此前一系列前期準備會後所發布的新聞公報或聲明,已清晰昭示了中國決不會墜入「修昔底德陷阱」。
推動「三大支柱」改革
一個最為重要的行為信號就是,中國一直不遺餘力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三大支柱」的改革以確保其與時俱進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二戰之後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的三大支柱。此前中國一直努力推進IMF治理機制改革,並取得了初步進展:新興經濟體的份額得到提高,人民幣被納入了SDR貨幣籃子。在此基礎上,中國仍繼續推進IMF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力爭2017年之前完成第十五次份額總核查,以提高有活力經濟體的份額佔比,以反映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
在IMF改革初戰告捷之後,中國又開始推進WB的改革,逐步實現平等投票權。對於中國新成立的亞投行,此前西方一直有一種相當有影響的論調,認為這是中國試圖挑戰現有的世界銀行體制。在B20峰會的開幕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做出了明確的回應:「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相比於IMF和WB的改革,WTO的地位近年來的確被邊沿化了。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TPP和TTIP成為了國際貿易和投資領域關注的焦點。由此也導致此前歷次G20會議聲明只有一句非常消極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之類的措辭。此次杭州G20峰會則明確表示:「(要)重振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鞏固多邊貿易體制」;「(要)繼續支持WTO在全球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方面的主導地位。這意味着,通過中國的協調努力,杭州20峰會已成功將WTO再度拉回到了全球貿易協調舞台的中央」。
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三大支柱的繼續維護和不遺餘力地推進其改革,讓其各自繼續保持在相應領域的核心協調地位,折射出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中國正努力與傳統國際秩序在互動中彼此協調,和諧共存。正如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向全球宣告的:「國強必霸的邏輯不適用,窮兵黷武的道路走不通。……我們將繼續履行好國際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設定執行全球議題
其次,中國作為G20峰會的主辦國,對全球議題設定和執行能力初步凸現。這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綠色金融首次被納入G20平台。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所面臨的挑戰是:能否如期生效?生效之後是否能夠確保落實?顯然,G20是全球協調能力和執行能力都比聯合國氣候大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更強的平台。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只有獲得佔全球排放總量55%的國家批准,《巴黎協定》才能生效,而G20經濟體佔全球碳排放量的84%,中美兩國就佔全球排放總量的38%。G20的推動將能夠保證《巴黎協定》如期生效。
二是結構性改革被作為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並列的第三項政策被G20接納。這反映了杭州G20會議從短期危機應對向長效機制轉變方面的努力。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長期持續增長需要依賴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需要結構改革的推進。但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比,結構性改革往往面臨諸多阻力,由此導致諸多經濟體幾乎都選擇了更為方便的貨幣寬鬆。為能夠推進全球結構性改革,在中國的推動下,杭州G20首次確定了結構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評估標準。相比此前國際社會一直重視的簡單的匯率評估,中國提出的結構改革評估顯然更為根本。
三是在國際金融治理方面,促使SDR使用範圍擴大和國際社會反思傳統的國際資本自由化通則。隨着IMF改革取得進展,人民幣將在10月1日被正式納入SDR,中國也在採取切實措施推動SDR使用範圍的擴大。在杭州G20峰會前夕,世界銀行SDR計價的債券「木蘭債」首發成功,並獲得非政府主體的積極認購。這意味着,SDR首次由IMF內部的官方計價單位和政府間支付手段,開始走入私人主體的投資和交易範圍,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突破。
不僅如此,中國認識到:「資本流動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特徵」,但這並不意味着資本項目開放就是不需要對國際資本流動進行監測和任何管制。實際上,中國正是此前一直對國際資本流動採取審慎管理措施,才使得自己平穩渡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之後的國際金融動盪。中國的經驗已促使國際社會反思。為此,杭州G20會議可能使IMF和OECD對過去四十年所一直倡導的資本自由流動準則進行修正。
四是在國際「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方面,中國也在積極參與。中國明確表示:將建立一個「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以進行國際稅收政策研究和設計,並向發展中經濟體提供技術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