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幅短至過去一個月、長至過去一年皆是全球主要貨幣當中最小\新華社
在G20峰會正式在杭州舉行之前,世界銀行正式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首批總額為5億SDR單位的三年期金融債券(又稱「木蘭債」)。這是時隔35年後全球市場上再次出現的SDR債券,也是首隻以人民幣計價的SDR債券,有助於推動IMF改革及提升SDR的使用價值,引起境內外的廣泛關注。\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 堅
早在今年七月,G20杭州峰會前最後一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各國財經首長就一致同意繼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國家話語權,支持對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進行研究,為G20杭州峰會取得財經成果作好準備。「木蘭」花開(人民幣SDR債券發行成功)可視為G20推動IMF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世界銀行在中國發行人民幣SDR債券(「木蘭債」),象徵意義及實際意義都很大。
SDR債券即持五種貨幣
金融海嘯後,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金融危機,也為拯救已瀕於崩潰的國際貨幣體系,各國政府積極提倡對IMF進行改革。在G20集團成立後召開的第二次峰會─G20倫敦峰會上,與會領導人就全球攜手應對金融經濟危機議題達成多項共識,包括IMF資金規模擴大三倍,由2500億美元增加到7500億美元,以幫助陷入困境的國家。其中,增發2500億美元的SDR分配給各成員,用來增強流動性。此後,IMF改革進程加快。去年IMF成功地調整SDR貨幣籃子權重,並將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中,增強了SDR的代表性。
新興市場國家是IMF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及參與者,不僅承諾對新發IMF債券的認購規模,而且也大力推動SDR市場化,促進SDR實際使用,令帳面上的SDR逐漸具備一定的貨幣功能。中國履行IMF大國責任,承諾購買500億SDR的IMF新發債券,在外匯儲備中不斷增加SDR份額,又在促進SDR債券商業發行上先行一步,促成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首筆人民幣SDR債券(「木蘭債」),為重塑國際貨幣體系作出貢獻。
實際意義是,SDR債券在中斷發行35年後(上一次發行是1981年)重新復甦,豐富了全球債券市場內容,成為以美元、歐元債券主導的國際債券市場新的債券品種,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境內債市大門已開
相比單一幣種發行的債券,SDR債券有自己的特點。SDR債券是指以SDR為計價單位的債券。根據去年十一月底IMF執行董事會完成的特別提款權審議,SDR貨幣籃子由原來美元、歐元、日圓及英鎊四種改為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圓及英鎊五種,權重分別是41.73%、30.93%、10.92%、8.33%及8.09%,並於今年十月一日正式生效。持有SDR債券等同於持有五種貨幣(按一定比例)發行的債券。不過,SDR債券的結算貨幣是由發行人決定的,可以是SDR貨幣籃子中任何一種貨幣。
1981年前發行的SDR債券主要是以美元結算,而世界銀行此次發行的「木蘭債」,則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發行時,根據當前SDR兌人民幣的匯率來確定人民幣交割金額,投資者支付人民幣;未來債券派息或到期時,亦以未來SDR兌人民幣匯率轉換為人民幣利息及本金,投資者取回人民幣。
發行規模上,世界銀行首批發行5億SDR單位的「木蘭債」,是其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批的20億SDR單位發行總額的一部分,未來還會陸續擇機再發。此外,據傳媒披露,其他一些境內機構也正在計劃發行類似債券,加在一起規模不小。1981年之前全球金融市場一共發行過13隻SDR債券,累計金額不到6億美元。此次SDR債券重啟,短期內便可形成較大規模發行量及流通量,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有望成為SDR債券重要發行平台,並成為全球SDR債券發行的風向標。
不僅如此,「木蘭債」實際上也已融入全球債券市場。「木蘭債」雖然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但並不只對內地投資者,而且是面向全球投資者。去年以來內地加快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對境外主權類機構(央行、主權投資基金)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取消額度限制和事前准入審批,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已向境外投資者打開大門,國際投資者也可直接購買人民幣SDR債券。這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發債體發行「木蘭債」的積極性,也有助於活躍「木蘭債」的交易。
SDR債券具有一定的避險功能。從幣種結構上,SDR債券採取貨幣籃子發行,可在不使用任何衍生工具的情況下,部分對沖匯率風險。金融海嘯以後,原來SDR貨幣籃子裏的四種貨幣都曾經歷過大幅貶值,美元匯率也在幾次急跌17%左右,其避險功能也是相對的。將四種貨幣組合為一體,波動幅度顯著小於單一貨幣。
去年底,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從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表現看(即使「811」匯改後跌幅相當有限),必然增強SDR的穩定性。因此,SDR債券,尤其是人民幣SDR債券(「木蘭債」),對於較關注匯率風險並以持有到期為主的投資者來說,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持續發行及需求成關鍵
SDR債券的發行利率亦較靈活,可採取浮動利率,如以IMF每周公布的SDR利率為基準加上溢價,也可採取固定利率。倘若是前者,根據SDR籃子貨幣三個月國債孳息加權平均,亦降低了利率變化的風險。歐美國家普遍進入「負利率」後,SDR利率亦滑落至很低水準。相比之下,人民幣國債孳息率仍保持較高水準。十月一日新SDR貨幣籃子生效後,人民幣國債孳息率也將計入,必會整體提升SDR利率水準。
此次世界銀行發行的「木蘭債」採取固定利率,最後定價0.49%。若按照當前人民幣遠期交易價格進行遠期套期保值操作,這筆投資的實際年化收益率可達到2.39%,在當前歐美日國債收益率紛紛跌入負值的情況下,SDR債券對境內外投資者均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
至於SDR債券流動性較差的爭議,在1981年前發行期間客觀存在。IMF發行SDR債券是向各國央行定向發行,亦不可能形成二級市場。此次人民幣SDR債券是否會形成良好的流動性,取決於持續發行及投資者需求。人民幣SDR債券與境內發行的其他人民幣主權債及金融債沒有本質上區別,從近年來境內債市發展情況,供求不會有太大問題。當然,若要形成更好的流動性,則有賴於境內債市做市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