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改革繼續前行—「深港通」戰略解讀(下)

時間:2016-08-24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圖:無論是滬港通或深港通,都是以人民幣結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突破性地建立以投資為目的的人民幣循環圈,為離岸人民幣提供「活水」;圖左為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右為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資料圖片

  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中,人民幣匯率、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建設和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是金融市場中長期改革目標,改革方向則是進一步市場化,進一步開放。筆者認為,在新一輪的深化改革中,金融市場相關改革應更為積極和主動。深港通的推出,將與滬港通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這意味着內地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走出更遠一步,改革再下一城。/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胡文洲

  從長期來看,兩地互聯互通並非一個孤立的政策,這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尤其是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其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超乎市場預期。

  在2014年滬港通宣布後一個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將資本市場建設提到國家戰略高度,並對境內個人直投境外資本市場,以及境外個人直投境內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有了明確的表述。這種雙向開放實際上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人幣國際化再加速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的金融市場特徵主要體現為銀行信貸體系的高速擴張和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那麼未來三十年,中國的金融市場特徵將體現為資本市場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全面發展,日益強大的資本市場以直接融資的方式服務實體經濟。

  滬港通以及深港通都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重要步驟,增加了資金雙向流動。兩地互聯互通使得人民幣能夠以投融資的形式通過資本市場回流到境內,從而建立離岸人民幣和境內人民幣兩個資金池的雙向流動機制。同時,兩地互聯互通拓展了境外人民幣投融資、交易的渠道,並且隨着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縱深發展和交易產品更加豐富,人民幣的投融資交易功能將會進一步強化,從而助推資本市場開放取得更大突破。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事關中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選擇和進程。2009年7月,中國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其後在試點範圍上擴充,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增長迅猛,國際經濟往來中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也急促提升。截至2016年6月底為止,人民銀行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1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支持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貨幣。

  筆者相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未來幾年會進一步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力很巨大。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貨幣的發展空間很大,這是因為中國與全球的貿易聯繫日益密切,規模也越來越龐大,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能為交易雙方帶來便利。人民幣作為一個國際儲備貨幣,潛力也很大。

  投資產品愈加豐富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形成離岸人民幣投資市場,要有豐富人民幣投資產品及順暢的人民幣回流機制。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已不再是為了簡單地獲取人民幣升值收益,尋求投資收益的需求與管理外匯及利率風險的需求日益強烈。如果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有限,將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筆者認為,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內地金融市場發育的深度和廣度不足夠,人民幣國際化地位與中國實體經濟和貿易對全球的影響力還不匹配,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發展空間非常龐大。

  中國正在循序漸進地推進資本項下人民幣自由兌換,2014年啟動的滬港通,實際上就是資本項下開放的一個試驗區,開放境外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境內投資者進入境外市場。2016年深港通放行,將有助於為A股引入新的活力,借道香港進入的資金將刺激A股交易量,而內地龐大的市場和資金池也將推動香港市場做強做大。

  兩地互聯互通為資金雙向流動搭建了新的橋樑,既增加了境外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又提高了香港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更深遠的意義還在於它將促進內地資本市場的完善,為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長期競爭力提供支持。

  滬港通實施後,內地股票成為香港新的人民幣產品。深港通的推出,將與滬港通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海外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將更加全面、更為豐富,大幅提升內地股票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進一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無論是滬港通或深港通,都是以人民幣結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突破性地建立以投資為目的的人民幣循環圈,為離岸人民幣提供「活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突破。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未來人民幣國際使用將在跨境貿易、投融資和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為中國各類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遇。

  筆者相信,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滬港通試點和深港通放行,這一籃子改革的目標是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而提升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話語權。

  作者系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胡文洲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