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預期,中國經濟增長今年將降至6.6%,原因是私人投資增長放慢、外部需求疲軟。2017年和2018年的預測增速分別為6.2%和6%。
IMF在昨日發布的中國第四條磋商報告中表示,中國正在繼續轉向可持續的增長,在很多領域取得進展,但也面臨不少挑戰。經濟在再平衡的很多方面取得進展,特別是從工業轉向服務業,從投資轉向消費。但其他方面有所滯後,例如,增強國有企業和完善金融治理,以及控制信貸快速增長。
IMF預計,今年中國通脹將上升到2%左右,反映出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以及2015年中期以來的匯率貶值。隨着進口增加以及服務逆差因出境旅遊繼續增長而擴大,中國經常帳戶順差預計今年將降至GDP的2.5%(2015年為3%)。今年資本外流量料將減少。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到2015年中期升值了10%,此後貶值了約4.5%,仍然大體保持在與基本面相一致的水平。
IMF並預計,在今年剩下時間裏,寬鬆的宏觀政策將續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持。
IMF執董會鼓勵中國採取以下措施:硬化國企的預算約束,對負債過高的企業進行鑒別分類,並對其開展重組或清算;確認損失,並在相關各方(必要時包括政府)之間分擔損失。對一些國有企業實施試點將有力地啟動這一過程。執董們還建議當局在採取這些措施的同時向下崗職工提供有針對性的社會救助,並實施舉措促進新的、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