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昨日公布了最新的採購經理指數(PMI),證實脫歐公投後該國經濟前景將急速轉壞;與此同時,歐元區最新的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同樣反映出脫歐的不良影響。然而,歐洲和英國央行在剛過去的會議中都未有在數據真正公布前便出手,這反映他們對寬鬆措施的態度,已較早前相對地審慎得多,方法亦有所改變。
英國上周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令不少市場中人大跌眼鏡,因為事前市場相信有八成機會減息。雖然英倫銀行強烈暗示會在八月份才減息,但比起全球央行一向強調的先發制人的調控貨幣政策,今次有着明顯的偏離。
與量寬成效不彰有關
而在周四,歐洲央行按兵不動雖然亦是市場預期之內,但是,市場本來普遍預期該央行行長德拉吉會暗示在八月份出手,但結果德拉吉並未有作出這方面的承諾,而與英倫銀行一樣,強調要等待經濟受到明顯影響時才出手。這種審慎的做法與德拉吉在數年前「用盡一切方法」的豪氣大相逕庭。歐洲央行在去年三月首次破天荒實行量寬措施前,當地經濟還未陷入通縮。
兩家央行的解釋是要等待更多數據出現才會出手,但實際上的原因可能是有見及環球多年的量寬仍未見有顯著成效,歐、英央行現在寧願再忍耐一點時間,在非緊急關頭下不會輕易出手。這對央行來說,不僅對寬鬆措施的態度有改變,而且容許經濟真正開始轉壞才出手。
金融市場未見大跌
事實上,金融市場對央行忍手的做法亦愈來愈接受,從英倫銀行和歐央行不減息未有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跌,便足以看到,投資者已認同了央行的做法,同意央行應多觀察一段時期才再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