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首今年的施政匯報以「改善民生、創建未來」作主題,從內容的排序上來看,有關房屋部分的比重確實較以往為少
特首梁振英過去一再強調,房屋政策是現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過去特首施政報告中亦必定花上一定的篇幅去講論房屋政策,不過筆者發現特首剛於上星期發表的任內第四份施政匯報中,內容上將「土地」部分獨立成章,而「房屋」的部分就與交通運輸合併成章,這份匯報幾乎「只提供應不談樓市」。
今年匯報以「改善民生、創建未來」作主題,從匯報內容的排序上來看,有關房屋部分的比重確實較以往為少,在去年的匯報中,房屋土地是緊貼經濟之後,作為匯報內容的第二項,全章共有32段共4816字,談及房屋的部分亦多達1400多字,相反今年匯報將房屋及交通運輸放在經濟及創新科技之後,涉及房屋部分的匯報更只有9段約775字而已,房屋篇幅大幅減少,未知是否代表房屋已經不再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樓市政策隻字不提
筆者嘗試將今年的匯報與去年的匯報作出比對,發現今年匯報的數字及內容,亦與去年有一定程度的改變,最令筆者關心的是,在增加未來供應的同時,卻完全沒有提出措施以穩定樓市交投健康發展,匯報內容只集中於未來房屋供應及增加土地的部分,單是土地的部分已多達25段共3598字。
反映現屆政府在「造地」方面有一定的進展,相反有關樓市的政策卻「隻字不提」。
去年的施政匯報中,政府亦表明「對樓市繼續保持警覺,密切監察樓市走勢和不斷變化的外圍經濟形勢,會在有必要時採取適當應對措施,穩定樓市。」不過在今年的匯報中已完全沒有再提及穩定樓市,對於辣招的繼續實施更隻字未提及。
此外,今年有關房屋匯報與去年的匯報一樣,繼續以長遠房屋策略的數字作序幕,不過在去年的匯報中,提及於2015至16年度起計的十年建屋需求是48萬個單位,而今年的匯報中,從2016/17年度起計的供應目標已下調至46萬伙,當中的變更主要是資助出售房屋及私營房屋供應的目標,各自下調1萬至8萬伙及18萬伙。
現階段應適度減辣
儘管從數字來看,未來10年私營房屋供應會出現輕微的下跌,不過以平均每年1.8萬伙新樓供應來計算,今年上半年一手新盤銷售數字卻不足6000伙,反映樓市已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但大家亦明白過去政府實施的三辣招,以至金管局的按揭限制,多少已令樓市出現扭曲,現時供求情況完全被扭曲。
總結而言,對於政府以增加供應來解決市民置業需求,筆者是表示認同的歡迎,不過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的同時,對於穩定樓市一點完全沒有理會,樓市供求關係被扭曲,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整體二手成交量,亦跌至過去20年的新低水平,只增供應而不談樓市,最終只會令樓市持續被扭曲,現階段應適度減辣,讓樓市回復正常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