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目標的確立是國家自強、步向國際的必走之路。其間,絕不能一步登天,務需從序漸進。比亞迪(01211)以電池起家,到今天生產全電動車系、公交巴士,甚至輕軌。它的成長經歷,正活現中國創造的可能,重要是公司確具備於國際市場創造真正營收的能力。
對有一定資歷的投資者來說,相信仍記得當年比亞迪因專注電池業務的表現,備受市場及基金們推崇。然而當公布投資電動整車生產,隨即引來基金洗倉。哪管主席王傳福怎樣用心解釋,去說明電動車是核心電池創營收規模必走之路,及希望從車的最基本結構學習。所有,也被視作騙錢藉口。
今天,當日的「廢話」成就了現在的成績。除客車、SUV,至巴士、雙層巴士及將來的輕軌,BYD的電動實力已應用在更多的商業範疇。重點是不純依賴內地市場,於國際也具備一定認受性。上年10月,比亞迪與英國Alexander Dennis Limited簽署協議。雙方第一階段將建造200輛車長12米的單層電動巴士,合同金額約為6.6億英鎊。隨後雙方將在雙層電動巴士製造領域推進合作範圍和內容,後續合同的可能總價值將在6.6億的基礎上翻3倍,達到約20億英鎊。而在更早時間,公司亦已在美國加州地區供應電動巴士供當地使用。
綜觀比亞迪的不同車種,年內值得主力注意其公交巴士的銷售狀況。數字的放量,預計能成公司營收的新引擎。從技術上,電動巴士的性價比已提升至更為商業運作所接受的水平;而在環保上,公交巴士電動化能大幅改善行走地區的空氣質素。在此兩大條件支持下,近期內地更多的地方政府已公布落實增購電動巴士,惠及比亞迪等業內領頭羊。今年四月,公司被確定為「深圳市東部公共交通2016年3,024輛純電動公交客車更新解決方案項目」第一成交供應商,涉及金額合計約18.12億人民幣。由此,電動巴士序幕慢慢掀起。上月,深圳市市長許勤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深圳明年將會把1.6萬輛公交車全部更換為電動汽車。本月初,河南省政府亦推出措施,要求加大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推廣使用力度。計劃2020年以前,全省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