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場人士認為,中證監此次對IPO核查等系列措施,有望把一些不符合新股發行要求的公司踢出局,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股發行的堰塞湖\新華社
內地啟動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專項核查。《華爾街日報》昨日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券商重新審查IPO申請企業的財務記錄和信息披露,證監會希望將894家申請IPO的公司名單縮減三分之一左右。另據投行人士透露,在這些列隊候審IPO企業中,至少將有524家企業需要直面即將展開的專項財務核查,已有部分券商開始進行內部自查。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此次對IPO核查以及券商自查等系列措施,有望把一些不符合新股發行要求的公司踢出局,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股發行的堰塞湖。\大公報記者 陸鈺
證監會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IPO首發企業894家。其中,已過會117家,未過會77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33家,中止審查企業44家。今年以來,已有21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而四月份以來,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達到了17家。
加快優質企業入市
投資人士分析稱,「IPO通道本身就是一個稀缺資源,必須只能讓優質企業通過,但目前排隊的894家企業中,卻有不少質地不怎麼樣的企業排在隊伍前面。」只有將這些質地差的企業趕走或讓他們主動撤走,後面的優質企業才能更快利用資本市場快速成長。
上月24日,證監會部署了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專項執法行動。證監會表示,「執法行動將統一部署、協調聯動、持續推進,全面覆蓋IPO各個環節,全面覆蓋發行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等各類主體,全面覆蓋不披露、不及時披露、虛假披露等各種違法行為。」
投行:開始內部自查
上述投行人士還透露,是次專項財務核查,主要是讓那些成長性差、業績不穩定、成長空間小等類型的企業挑出來或遣返。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稱,「我們公司已經開始內部自查了。主要檢查指標是2015年淨利潤低於3000萬的,以及排隊時間較長的。檢查IPO到底有無造假情況。」
而根據上次IPO專項財務核查三步走的經驗,在自查階段和覆查階段,就會出現不少的企業主動撤回申報材料,彼時監管部門對主動撤回IPO申報材料的企業也並未追究其他責任,但後續被抽查發現問題的則一律進行了嚴懲。
投行人士指出,「這主要是出於穩定市場預期的考慮,監管層逐漸控制和決定公司上市的節奏。對於發行節奏的控制,客觀上有利於對投資者的保護和促進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雖然A股IPO融資功能得到逐步恢復,但相比去年同期大幅萎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金額同比均出現了大幅下滑,A股市場完成了61宗IPO交易,融資總額288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分別下滑了67%和80%。
20企棄重組事項
此外,為了更好的規範市場,加強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上海證券交易所昨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表示,深刻反思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教訓,按照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理念,主動擔當、全面履職,築牢資本市場監管、風險防範和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第一道防線。
為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中證監除在IPO市場下工夫,還嚴防資產重組涉及的估值過高等問題。聚《證券時報》昨日引述消息,自上月17日中證監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約兩周時間,有不完全統計顯示,已有20家公司宣布終止此前籌備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