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脫歐的內在悖論

時間:2016-07-01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英國退歐在短期內將大幅提高各類金融資產的波動率,但在中長期內,其對世界金融及經濟的影響趨於中性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上周末揭曉,脫歐派以3.8個百分點的優勢獲勝,黑天鵝飛出瞬間市場哀鴻遍野,英鎊兌美元跌逾10%,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公投雖然落地,但對市場的衝擊顯然還沒有結束,之後市場會如何運行,是否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持續衝擊全球市場並造成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果?/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 斌

  我們認為,英國退歐在短期內將大幅度提高各類金融資產的波動率,但在中長期內,其對世界金融及經濟的影響趨於中性。主要原因在於脫歐後果與脫歐進展存在內在悖論:脫歐的金融經濟後果越嚴重,實際脫歐的可能性就越小,未來對世界金融經濟的負面衝擊就越小;脫歐的金融經濟後果越不明顯,實際脫歐、歐盟解體的可能性就越大。

  1、英脫歐本身存在動機與後果上的內在悖論

  脫歐的起因是源於英國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不希望承擔與其經濟體量相匹配的聯盟義務造成的。脫歐公投推動者卡梅倫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一箭雙鵰:一方面可以踐行競選時的承諾,一方面可以作為對歐盟的談判籌碼,把不願多交聯盟會費的責任甩給英國民眾。

  而英國民眾打的算盤是:退歐了,少一些移民來爭搶英國的福利,自己的就業和資產還能不受影響。但目前退歐的實際後果卻是金融資產價格大波動,並在未來影響就業及經濟,與民眾原本預期完全相悖,這會促使民意發生變化,並給相應的政治家提供談判籌碼。

  實際上公投僅僅過了一天,就有超過300萬英國民眾要求重新投票。因此可以說,退歐的後果越嚴重,民眾從金融經濟動盪中受到的損失越大,其保留原狀的動力就越強,同時對於歐盟內部的脫歐勢力的衝擊也就越大,脫歐實現的可能性越小,歐盟最終解體的可能性也越小。

  2、英脫歐危機與美金融危機的機制有本質不同

  公投造成的退歐危機是一場可以避免和修正的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金融危機則是一場難以避免的危機,這是因為兩者的微觀促發機理有根本區別。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借款人只需要付出一些信用風險,就能馬上享受到眼前的福利,民眾以不確定的代價(房產泡沫的破滅)就能夠帶來「確定性」的收益(即擁有自己的房子,或者是房子增值的收益),所以次貸危機就是旁氏泡沫,有很強的內在正反饋機制,在泡沫破滅前很難阻止最壞結果產生。

  而在這次公投中,民眾付出更微小的代價(去投個票),得到的卻是巨大的利益損失:資產價格的大幅度縮水、金融動盪,甚至未來可能還有更大的損失:經濟動盪乃至工資下降或者失業。所以參與其中的微觀主體有很強的動力去糾錯,這也使得未來有可能糾正脫歐的錯誤後果,從而避免英國脫歐對歐盟造成的多米諾骨牌衝擊。

  3、不論脫歐是否成立,對於世界經濟與金融的長期影響將是中性的

  這是由脫歐的內在悖論與微觀機制決定的。不論脫歐與留歐,根本上都是為了爭取福利與利益,政治力量也都是由這一根本因素驅動的。當脫歐會帶來重大金融與經濟衝擊時,各個國家內的脫歐派政治力量就會受到壓制,脫歐的實現度就會降低。

  在卡梅倫辭職後離新首相的上任還有四個多月,這其間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相關博弈。實際上公投不被採納是有先例的,希臘政府就曾否決了公投結果而接受了歐盟提供的債務重組方案。而這次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某種程度上也給歐盟提供了對英國談判的籌碼。

  另外,英國還需要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有兩年時間與歐盟來進行談判確定如何「分家」,這裏面又有充分的調整、談判空間。如果脫歐對於世界經濟與金融的衝擊是溫和的,脫退歐國家的經濟與就業不會受到太大衝擊,則即使歐盟解體,也不過是一種國家關係的形式轉換。

  綜上來看,脫歐是一件政治因素直接導致的制度變革,而不是由經濟內在原因導致的崩潰。民意是靈活的、政治力量是靈活的。如果脫歐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完全可以通過政治的手段去避免歐盟各國的脫歐,甚至推翻「英國的脫歐」;而在後果不嚴重條件下的脫歐,本身就意味著對於世界經濟影響不大。從這個意義上看,脫歐短期會對A股市場造成衝擊提高波動率,但從長期來看影響不大。而且,英國脫歐事件有可能強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同時消除了不確定性,反而有助於A股的反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