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認為,現階段中國經濟內需總體上維持平穩,但拉動內需增長的力量已由投資向消費傾斜 中新社
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並呈現L+N形的基本特徵。一方面,經濟增長表現為L形,即經濟增速從兩位數持續回落後,近期開始以平穩速度橫向滑行;另一方面,結構調整為N形,即結構轉型和提升步伐不斷加快,但由於尚處在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期,結構調整的壓力仍大,出現反覆波動的問題需要正視。/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王春新
經濟增長平穩 現L形走勢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看,現階段中國經濟出現L形的增長走勢,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內部需求總體上維持平穩,但拉動內需增長的力量已由投資向消費傾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大的亮點,是消費需求的增長動力有所加強。五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略低於四月份的10.1%和第一季度的10.3%,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零售量增長9.7%,比四月份高出0.4個百分點,與第一季度持平。值得注意的是,五月份市場零售名義增速略降還受到五月份節假日比四月減少的影響,據粗略估算,這一因素影響零售名義增幅至少有0.5個百分點。如果綜合考慮價格和節假日這兩個因素,五月份消費市場的總體表現要比四月份為佳,甚至好過第一季度,這就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支撐。
投資需求則出現較大幅度放緩。一至五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僅增長9.6%,比一至四月回落0.9個百分點,更比第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也是多年來投資增速頭一次降至單位數。從產業看,三次產業投資增速全部下跌,其中第二產業增速大幅下挫1.5個百分點,拉低全部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降速的三分之二,主要是受產能過剩矛盾仍然突出、市場需求不足和企業投資意願下滑的影響,可見第二產業、尤其是製造業去產能對投資的影響正在加大。從地區看,除了東部地區投資增速略有加快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投資增速全部回落,尤其是東北地區投資收縮三成,顯示該地區經濟正處在衰退當中。
儘管目前消費和投資的表現背道而馳,且投資增速降幅大於消費升幅,但由於目前中國消費對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差不多是投資的兩倍,綜合計算,內部需求仍可維持今年以來的平穩走勢,這也是五月份規模以上工業還能保持6.0%增長、增速與四月份持平的原因所在。
結構調整加快 呈N形變化
二是外部需求開始止跌回穩。進出口貿易大調整是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下滑的主因之一,近期似乎有止跌回穩跡象。據海關統計,雖然今年一至五月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仍下跌3.2%,但比去年全年大跌7.0%已有所改善,其中首季仍減少5.9%,但四月份只微跌0.3%,五月份恢復1.2%的正增長,呈現逐月好轉的勢頭。與此同時,五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0.8%,與當月出口額上升1.2%的走勢一致,說明這一輪由外部需求不足和加工貿易轉型引發的外貿調整已度過最困難時期。預計第二季度外貿進口有機會止跌回升,這對經濟平穩增長有正面作用。
在經濟增速出現L形變動的同時,結構調整和提升的步伐則不斷加快,新增長動能有所加強,並呈現N形變化的特徵。
從供給看,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今年首季這兩大高端製造業佔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五月份高技術產業同比勁增11.5%,增速比四月份加快1.8個百分點,更比首季加快2.3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同比增長8.5%,較四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也較首季加快1個百分點。在高技術產業中,五月份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和信息化學品製造業分別勁增12.2%、28.3%、12.5%和27.5%,增速均大大高於全部工業;採礦和高耗能等傳統產業增速則繼續下滑,其中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3%,為近年來首次整體下降。這一供給結構變化完全符合「十三五」規劃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大方向。
從消費看,網上零售、升級型乘用車和與消費升級有關的休閒娛樂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說明新業態和升級類的新產品正在成為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從投資看,高技術產業、工業技術改造和科教文衛等服務業投資分別勁增13.6-17.3%,高耗能製造業投資則保持跌勢,為未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
但也要看到,結構調整也並非一帆風順,目前去產能、去庫存的任務仍很艱巨,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可忽視,如今年以來民間投資每況愈下,今年首季民間投資只增加5.7%,升幅比去年同期急降7.8個百分點,一至五月民間投資僅增長3.2%,增速比首季再回落2.5個百分點。若以單月計,四至五月份民間投資實際上已進入負增長。由於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六成以上,其增速大降嚴重影響整體投資增長;由於民間投資下滑與經營成本上升、融資困境難解和投資機會不足等關鍵性因素有關,未來如何穩住民間投資實是一大挑戰。又如今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回升是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但近期隨?各中心城市加強對房地產的調控,未來房地產投資不免受到壓抑。
未來將維持穩中有進態勢
總體而言,由於目前內部需求基本保持平穩,加上進出口貿易開始止跌回升,總體經濟呈現出增速靠穩、結構提升的走勢。這一走勢基本上是良性的,經濟增長現L形走勢為結構調整提供了穩定環境,而結構調整呈N形走勢,既拉動經濟增長,也因加快去產能、去槓桿使經濟不時面對下行壓力。預計未來L+N形的走勢將維持下去,第二季GDP將保持與首季相當的增長水平,全年有機會實現6.5-7.0%的增長目標。
從中長期看,隨?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和「一帶一路」等多項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將進一步顯現。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核心內含,未來五年中國將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在基礎研究、運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運用,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到2020年R&D(研究開發)佔GDP比重將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60%,有望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實施創新驅動和突出抓好供給側改革,將做大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促進中國經濟沿?「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的新常態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以建設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20大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釋放出最大的內需潛力;「一帶一路」建設也將進一步深化國際商貿、相互投資和產能合作,從而帶來更多的外部需求。鑒於此,儘管目前中國經濟仍面對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未來可望維持穩中有進的態勢,發展前景應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