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企4000億外闖 民資佔96%

時間:2016-06-23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廣東企業海外投資累積超過600億美元。圖為廣東一企業在與外商談生意

  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廣東企業「走出去」的成績亮眼。廣東省商務廳日前發布的《廣東企業「走出去」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廣東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達601.2億美元(約合3950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各省市居首。而在「十二五」(2011至2015年間),廣東對外直接投資值為351億美元,年均增長46%。據統計,在「走出去」的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6.1%。專家建議,企業在落後的非洲國家找機會;省政府應推動通關創新,助企業「走出去」。」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

  廣東省商務廳報告顯示,在前五年裏,廣東對外投資規模快速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達351億美元,佔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對外投資存量的58.4%。截至2015年底,廣東共設立境外企業6492家,遍及全球129個國家(地區)。在昨日舉行的廣東企業「走出去」座談會上,招商國際副總經理杭天認為,今年將成為廣東企業「走出去」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粵企要找機會,可嘗試在經濟較為落後的非洲國家,複製廣東改革開放模式,推動非洲小國對外開放。

  實現境內外產業互補

  報告還指出,目前廣東企業「走出去」投資在不同領域出現不同趨勢。面臨內地勞動力成本上升、內地市場飽和、國外貿易保護加劇等多重壓力,廣東紡織、輕工、家電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將加工組裝環節向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市場潛力大、投資環境相對穩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實現海外布局與國外產業互補。

  在裝備製造業上,投資重點向營銷、研發兩端延伸。隨?歐美產業結構調整,對內地企業准入門檻在放鬆,不少廣東企業在歐美投資併購先進技術。部分新興產業赴北美開展「技術回流型」投資。生物醫藥、生物檢測、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則扎堆赴北美投資,通過企業併購,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則以投資併購方式,獲得海外技術再引進內地。

  一帶一路沿線 農業機械需求大

  此外,廣東礦業、農業領域企業熱衷赴「一帶一路」建設資源開發和加工基地。報告指,近幾年國外礦業公司市值普遍大幅下跌,且相關國家近年放鬆對外國礦業投資的管制,廣東企業部分以較低成本獲取優質礦業資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內地農業機械、海水養殖、設施農業等產品和技術都有強烈的需求。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廣東企業「走出去」意願強烈。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張帥對此表示,廣東目前在流通的便利化上仍然欠缺。例如,番禺的LED企業要出口產品,因為航線等原因,不能走近在眼前的南沙港,卻得花三個小時,運到深圳的鹽田港。陸路運輸成本幾乎和海上運輸成本齊平。

  他建議,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下,廣東政府該在自貿區範圍內推動關檢等方面的貿易便利化,出台個性化、有針對性的通關創新。只有打通良好的軟環境瓶頸,才能用好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的硬件優勢助企業「走出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