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香港貿發局指出,隨?中國內地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珠三角地區及香港越來越多企業把生產線遷移至東南亞國家。緬甸政府轉型在今年4月平穩過渡,促進國家政策改革,並為其製造業建立發展根基。該局研究部最近派員前往緬甸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生產環境及市場條件,評估該國作為新興生產基地的潛力。
自西方國家解除對當地的制裁後,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黨於2015年11月,在全國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為當地經濟和政治改革注入新動力。新的民選政府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國際企業。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市場預期緬甸政治風險減退、政府轉型平穩,將成功吸引新一輪外來投資。這次實地考察中,遇到的政府部門和私人公司都不約而同,對該國經濟前景感到相當樂觀。
緬甸政府積極推行經濟轉型,策略性地把重點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發展。該國人口充足,為成衣、鞋、鐘表及食品加工等生產行業提供大量年輕勞工。再者,為創造一個積極的商業投資環境,緬甸政府採取以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為主導的發展策略,積極發展經濟特區和更多的工業區。
然而,何達權提醒,緬甸雖然勞動成本低,但在培訓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方面還有進步空間。香港企業亦應該留意緬甸供水和污水系統,以及電力供應仍處於發展初期。基建方面,與較發達的東盟國家相比,該國仍屬起步階段。不過,當地政府正積極推動改革和發展,預期緬甸可發展為東盟下一個低成本生產基地,吸引更多國際採購公司的關注。
另有投資緬甸的商界人士指,現時緬甸仍有一定政治風險,部分人擔心緬甸中央和地方政策的穩定性不足,可能給投資帶來不確定性風險。企業在緬甸開展投資活動時,必須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和社會文化習俗,要注意避開該國內部衝突,並和各相關方保持良好關係,加強與民間團體、普通民眾的交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及善待員工,才能有效減低投資緬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