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稱,月內若A股入摩,市場有望迎來小幅的情緒修復行情,但市場後續表現仍有賴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韌性,及政策前景\中新社
市場近期熱議MSCI(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指數)下周決定A股是否被納入,中國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昨發表評論文章疑為市場降溫,籲各方當以平常心對待。文中表示若是次納入如果成功,各方也不必歡呼,則表示A股市場化、國際化階段性成果已進一步得到認可,當視其為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如被婉拒,也不必急躁,說明A股機制建設依然亟待提高,當以其為鞭策,做好各項基礎工作。中金公司最新報告提醒,A股入摩和“深港通”僅是流動性層面的改變,不能過度高估其對市場的影響。\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上海報道
《金融時報》表示,MSCI指數被認為是國際投資風向標,A股能否納入MSCI,被認為是股票市場國際化和市場化的一個重要事件,也將是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的一個推動力。自2014年6月,MSCI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此後的2015年6月,MSCI再將A股拒之門外,MSCI公司宣布,A股仍遺留一些重要市場准入問題有待解決。報道稱,為促進A股市場早日納入MSCI,監管層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出台有力舉措化解相關“有待解決的問題”。隨?額度分配程序、資本流動限制和投資收益所有權等問題的基本解決,不少機構提升今年A股將納入MSCI的預期。
行情有賴於經濟表現
外電早前也報道,中國證監會與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高層會見,了解業界對A股“入摩”的看法,會後即改善了A股的停牌機制,除了令高盛將“入摩”機會拉升至七成,其他外資行也加入唱好行列。花旗指,股票停牌新規,消除入MSCI主要障礙,六月納入機會率增至51%。法興更預計,中國“很可能”在入摩前便宣布推出“深港通”。德銀亦估計“未來幾周或宣布‘深港通’”。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坦言,A股闖關MSCI關注度逐漸提升,且監管層對MSCI做出的回應令市場年內納MSCI的概率表示樂觀;另一方面,“滬股通”近期流入市場積極,同時偏低的倉位和換手率,亦引發市場對短期反彈的期待,上述因素是近期市場反彈與風險偏好提升的主要催化劑。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在該行昨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內同意,月內MSCI若宣布接納A股,市場有望迎來小幅的情緒修復行情,但市場後續表現能否呈現走出系統性行情,仍有賴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韌性,及政策前景。
穩步推進市場化國際化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投資者持樂觀預期當然可以理解”,但強調各方當以平常心對待。無論成敗,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才是根本。
首先,即便本次A股順利納入MSCI,其短期信號意義更大,資金的流入也將是一個漸進過程。
其次,不管成敗與否,依然要培育一個讓國際投資者高度認可的股市,盡快完善各項基礎制度建設,提高監管有效性。
最後,可以預期的是,A股市場國際化、市場化的步伐將不斷穩步推進,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投資視野也應當與時俱進,投資者要有更長遠的認識,而不應將A股納入MSCI僅僅作為一個概念炒作。
《金融時報》明確,當前股市的投資隊伍中,中小散戶依然佔比較大。隨?未來A股納入MSCI以及更多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到來,一方面將改善投資者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將帶來更加注重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這有助於減少市場投資炒作,促進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