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一點靈犀/特朗普的算盤與中國的底氣\李靈修

時間:2025-07-12 05:01:49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佔比大幅提升。

  「大而美」法案成功闖關參眾兩院後,特朗普政府的「注意力」重回關稅談判。雖然本周的關稅叫價尚未提及中國,但從細節中還是可以看出美國的思路,即以「底層穿透」方式封堵中國轉口貿易空間。

  距7月9日對等關稅暫緩執行窗口的兩天前(本周一),白宮一口氣上調了14個國家的關稅稅率;此前還宣布與越南達成框架性貿易協定。本周三,美國發出第二波「徵稅函」,涉及巴西、菲律賓等8個國家。本周四,特朗普聲稱計劃對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5%或20%的統一關稅,並對自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35%關稅。

  越南協定洩露底牌

  上述舉措貫徹了特朗普出招迅猛的談判策略,惟資本市場的反應平淡,似乎完全計價了「TACO」預期。

  過去數個月間,全球投資者已經習慣了特朗普「高舉輕放」的個人風格,往往在這個時候需要警惕懂王的「驚人之舉」。

  在這裏需要重點關注越南的談判結果,在雙方達成的框架性貿易協定中,美國要求對越南直接出口產品加徵20%,而所有通過越南轉口的商品加徵40%。而當前美國徵收中國直接出口的關稅大概為42%,包括上輪貿易戰遺留下來的實際關稅在12%左右,本輪關稅戰加徵的芬太尼關稅20%、基準關稅10%。

  也就是說,未來美國與中國談判的關稅目標大概率也是在40%上下的水平,想要達成的既定效果──從中國轉口或直接出口的商品中徵收相同的關稅。這正是特朗普的底層邏輯,不想完全斷絕與中國貿易關係,只是要從中撈到更多的利益。

  事實上,筆者去年11月28日撰文《特朗普「關稅戰2.0」策略浮出水面》就曾做出推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呈現三大特徵:出招更快、底層穿透、漸次加碼。其中,「底層穿透」的意思就是把各國實際關稅拉平,避免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逃稅,體現出關稅政策「對等」之內涵。

  當然,特朗普的這種想法本來就有失偏頗,商品貿易順(逆)差與服務貿易逆(順)差本是一體兩面的,這是比較優勢下國際分工的結果。懂王想強行建立一套自認為「公平」的貿易新秩序,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中企出海對沖風險

  退一步講,美國想以「底層穿透」的關稅方式圍堵中國發展也不現實。自上一輪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就有意識地調整境外市場結構以降低風險。統計顯示,中國上市企業來自美國市場的直接營收佔比已從2017年的2%降至2024年的不足1%;來自新興市場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收入佔比則從6%顯著提升至11%。

  與此同時,中國對東盟多國的直接投資(FDI)規模也大幅增長,特別是對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國尤為明顯。即中國企業不僅向東盟出口商品,也在當地直接投資設廠,直接體現在東盟國家從中國進口資本品(如機械設備)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企業出海的過程中,本土產業升級的步伐亦未停止。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技術密集型產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製造業等)的出口預計將佔總額的73%,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份額將萎縮至8%。(見配圖)這一結構性轉變反映出,中國正在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持續向全球價值鏈上游的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在往後的國際貿易關係中也將佔據更多主動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