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美方請求,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於瑞士日內瓦10日上午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而在中美貿易談判的背景下,美國特朗普政府於9日釋放「考慮降至80%」的消息,放言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80%的提議,看似是一次妥協,實則上是一連串行動與策劃下再次向中國施壓。
首先,5月8日美國與英國宣布達成目前最理想的貿易協議。美國同意把英國汽車的進口關稅降至10%,較現行的27.5%為低,設限額10萬輛,而鋼鐵及鋁的關稅則從25%降至零,作為交換,英國同意將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5.1%降至1.8%及對美國商品如牛肉進口等加大寬限。市場認為反映美國快速敲定一系列貿易協議,並部分減少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
其次,正常人也知道80%的關稅是高不可攀的貿易壁壘,貝森特在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時表示,這次會談將聚焦於「降溫」而不是達成協議,從145%降至80%真的是在降溫嗎?而不是一種羞辱?預先透露出來,其實是給予中國討價還價的空間吧,這是常見的談判套路?若果真的還價了,反而反映了中國的迫切性。
事實上,中美對5月會談的定位存在根本性錯位。美方將此包裝為「關稅休戰起點」,西方媒體認為是一個利好跡象,曾刺激標普500指數單日上漲1.47%,但至上周五收於平均線以下,全周跌幅0.47%,收報5659點,反映西方對會談期望值不高,但仍然看好;然而,中方媒體顯示,是次談判只是一次會面,一來測算美方真實關稅底線,二來明確明白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因此接受透過對話解決的邀請,三來如果不出席的話,影響全球供應鏈的責任就卸膊於中方了。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