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經管之見/外商湧入內地 港宜把握門戶機遇\李 勤

時間:2025-10-20 05:02:05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需培育更多聯通內地與世界的人才,以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在港設立在華投資的橋頭堡。

  2025年全球繁榮峰會今年5月在香港舉行,其中一個主題是「香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的橋樑作用」。來自全球各地的商界領袖、學術界翹楚及智庫代表,均認為香港是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城市。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副主席伊納奇.阿瑪特(Inaki Amate)指出,香港擁有連接內地與世界的獨特優勢。

  近年,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出有力措施,受到國際高度關注,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是外資青睞的投資熱土。中國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在服務業開放上持續壓減負面清單數量。中國官員表示,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確保新開放措施及時落地,顯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

  本文是探討內地進一步開放吸引跨國企業的情況與和香港所起橋樑作用。

  中國利用外資的變化:聚焦新質生產力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全球產業已進入新歷史階段,中國與跨國公司之間的關係也悄然發生變化,中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正從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轉變。跨國公司正順應這種變化進行調整,持續優化在華投資布局。

  中國利用外資的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1月至2月,中國高技術產業領域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865家,比重達33.2%(2023年同期3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82.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0.1%。

  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將成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國家層面未來可能針對優先行業發出政策激勵措施,豐富的創新應用場景將為跨國公司在新技術、新產業方面創造良好的投資空間,對外資投資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帶來新的合作機會。此外,跨國公司在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擬進一步開放的領域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

  去年青島峰會,多家跨國公司聚焦新質生產力並確定開展相關合作,其中山東與跨國公司121個外資專案和42個貿易項目達成合作,總投資和訂單額分別達到129億美元和404億美元。這些專案投資規模大、投資領域廣泛,覆蓋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新質生產力領域。

  根據華南美國商會《2024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88%的受訪企業表示已在中國實現盈利,其中46%表示已實現盈利且達到預期,實現在華盈利的美資企業達九成;60%尚未實現在華盈利的受訪企業,預計將在兩年內實現盈利。總體而言,受訪企業認為在中國能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率,八成受訪企業表示2023年在華總體投資回報率為正值或較大正值,過半受訪企業認為其在華總體投資回報率要高於全球總體投資回報率。

  一直以來,跨國公司通過在中國市場應用創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開發生產新的產品和提供新的服務,一大批外資研發中心快速成長,尤其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的外資研發中心呈現加速聚集態勢。以北京為例,截至2024年3月,北京市外資研發中心總數已達107家。對跨國公司來說,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可以借助中國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和多樣化的產業人才,是鞏固自身業務、服務中國市場的需要,也是抓住中國創新潮流的重要舉措。

  香港的橋樑作用:走向未來

  中國正以制度型開放吸引高質量外資。2024年以來,眾多跨國德企加碼在華投資:大眾汽車在合肥設立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研發中心;寶馬集團增資200億元,用於瀋陽工廠的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德國央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創歷史新高,達73億歐元。除了德企,愈來愈多外資企業也看好中國市場。

  力爭跨國公司在港設總部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實際使用外資4232.3億元。從行業來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

  筆者認為,香港的橋樑角色及聯通世界功能,尚有不少可改進之處,包括提升宜居和宜業的水平,降低營運成本,擴大公共服務條件,營造更佳的生活環境,培育更多聯通內地與世界的人才,以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在此設立在華投資的橋頭堡。這些,都宜適時落實。

  (作者為理大工商管理博士、資深金融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