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明觀四海/北極航線助力 建設海洋強國\梁海明

時間:2025-10-18 05:02:02來源:大公报

  圖:從中國寧波舟山港出發的貨船,歷時20天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順利到達英國費利克斯托港。

  近日,中歐北極快航航線首艘貨船成功抵達英國費利克斯托港。該事件不僅標誌着北極航線商業化發展的重要突破,也為全球航運格局注入了新活力,進一步優化了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通道。

  上述貨船從中國寧波舟山港出發,歷時20天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順利到達歐洲。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倡議與「冰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北極航線大幅縮短了中歐海運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並為全球貿易網絡的重塑提供了新選擇。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應主動抓住這一契機,通過組建港口管理局,整合區域港口資源,提升協作效率,並與海南自貿港加強聯動發展,充分發揮兩大區域的區位優勢和政策疊加效應,共同把握北極航線帶來的戰略機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海運貿易作為全球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對於優化國際供應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全球貿易注入新活力

  北極航線的開通,是中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實踐,為中歐貿易提供了高效、經濟的運輸選擇,顯著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並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航運體系中的地位。筆者曾於2023年10月在本欄發表題為《「冰上絲綢之路」成就全球共贏》的文章,呼籲構建中國途經北冰洋通往歐洲的北極航道,以深化中俄與歐洲國家在經貿、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合作。

  北極航線是連接亞洲與歐洲之間的最短海上運輸通道,主要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其中,東北航道因其沿線水域較為寬闊、自然條件優越以及靠近俄羅斯北部港口,成為目前開發價值最高的航線。船舶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經俄羅斯北部沿岸穿越北冰洋,可以大幅縮短至歐洲的運輸距離。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加速,北極東北航道的通航條件逐漸改善。

  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在北極航線開發方面開展了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冰上絲綢之路」建設。這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延伸,更為全球貿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遠離地緣衝突高危區

  北極航線的開通改變了傳統航運格局,為國際貿易和供應鏈優化提供了全新的選擇,成為全球航運網絡的重要補充。其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其一,顯著縮短運輸時間。相較於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線,北極航線極大地縮短了亞洲至歐洲的運輸時間,平均減少約40%的航程。例如,從中國寧波到歐洲港口,通過北極航線可節省10至20天。這種時間優勢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商品(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和電子配件等)尤為重要,能夠顯著提升中歐貿易的效率。

  其二,降低運輸成本。北極航線在縮短航程的同時,也降低了燃料消耗和運輸成本。與傳統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北極航線毋須支付高昂的通行費,單艘大型貨船可節省40萬至50萬美元的「過路費」。此外,較短的航行距離使燃油成本減少約15%,整體運輸成本進一步優化,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其三,減少航運風險。傳統航運通道需要經過如中東和非洲等海盜活躍區域,或地緣衝突頻繁的地區,容易面臨較高的安全風險。而北極航線主要途經俄羅斯北部沿岸,遠離這些高風險區域,航運安全性顯著提升。同時,這種安全性也減少了運輸保險費用,使得北極航線成為更加可靠的選擇。

  其四,推動資源開發。北極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礦產和可燃冰。北極航線的開通不僅便利了這些資源的開發和運輸,也為中國在國際能源合作中提供了更多機會。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潛力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能源安全,優化國家能源供應結構。

  其五,重塑全球航運格局。北極航線的開通對傳統航運網絡(如蘇伊士運河航線)產生了替代效應,將推動全球貿易和物流樞紐逐步向北轉移。特別是北極航線的運行對中國北方港口(如青島、大連、天津等)帶來直接利好,使其在國際航運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部分南方港口(如香港、深圳等港口)也需積極應對北極航線帶來的競爭壓力,調整功能定位以適應新的航運格局。

  其六,與中歐班列相比的多樣化優勢。儘管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運輸效率和高價值貨物運輸方面具有優勢,但與北極航線相比仍有一定局限性。中歐班列的平均運輸時間為10至20天,速度上與北極航線相近,但其運載能力有限,適合高價值、高時間敏感度的貨物(如電子產品、醫療器械等)。相比之下,北極航線具有更大的運載能力,能夠運輸大量低成本、低時間敏感度的貨物(如礦石、農產品等),在貨物種類和運輸規模上佔據優勢。此外,鐵路運輸的成本較高,而北極航線憑藉燃料節省和免除「過路費」,在低成本運輸領域具有顯著競爭力。

  大灣區港口宜把握機遇

  北極航線的開通為國際航運格局注入了新活力,也為中國港口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作為中國經濟最開放和活躍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應通過組建港口管理局整合資源,並與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形成優勢互補,以更好地融入全球航運新格局。

  一是整合港口資源,提升協同效率。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香港、廣州、深圳等多個世界級港口,但分散管理導致資源重複和效率低下。通過組建港口管理局,可實現港口統一規劃和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避免內耗。與此同時,與海南自貿港在航運規劃、物流網絡建設等方面加強協作,形成「南部港口群」合力,將進一步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海南自貿港的自由貿易政策和優越區位,為大灣區港口提供了政策外溢效應和輻射支持,進一步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二是推動港口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粵港澳大灣區應推動港口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打造智慧港口,優化貨物裝卸、調配和清關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同時,進一步推廣新能源設備和清潔能源船舶,打造國際領先的綠色港口群,順應全球綠色航運發展趨勢。

  三是加強與北極航線和海南自貿港的對接。北極航線的開通為中國北方港口(如青島、大連、天津)帶來直接利好,南方港口需積極應對變化。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與北極航線沿線港口(如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合作,融入這一新興航運網絡,擴大國際影響力。同時,與海南自貿港緊密協作,海南可作為北極航線貨物向南分流的重要節點,將貨物快速轉運至東南亞等地,形成南北互聯的航運網絡,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

  四是提升區域港口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組建港口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可更高效整合資源,與北極航線沿線國家港口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港航樞紐。與海南自貿港聯動合作,則能充分利用自由貿易政策和物流服務優勢,吸引更多國際航運企業和投資者,推動區域港口國際化發展,並在國際航運規則制定中爭取更多話語權。

  北極航線不僅是一條新的貿易航線,更是中國海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重要一步。其開通為全球貿易和航運網絡帶來了深遠影響,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應抓住這一契機,以組建港口管理局為平台,全面提升區域港口協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強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合作,形成南北呼應的港口群協同效應。

  通過大灣區與海南在航運規劃、物流網絡和政策創新上的深度合作,可更好融入北極航線的新格局,推動區域港口協同發展,助力中國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北極航線的新時代已經開啟,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將在這一航運革命中共同書寫新的篇章,為全球貿易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優勢

  速度快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取道北極東北航道直達歐洲,首航全程僅20天。相較於中歐班列約25天、蘇伊士運河航線約40天以及好望角航線約50天的航期,具有明顯時效優勢。

  成本低

  •北極航線自帶低溫屬性,顯著降低相關產品冷藏成本,有利於更加精準地管控產品的安全和品質。

  碳排放少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能節省燃料,較傳統航線單程碳排放量直降約50%,契合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方向。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