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經濟縱橫/穩預期增信心 強化經濟韌性\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 盛松成

時間:2022-10-26 04:24:53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目前仍應將穩定預期、恢復信心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目前仍應將穩定預期、恢復信心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這是釋放內需的前提,也是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作用的基礎,更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保障。

  三季度中國GDP增速達到3.9%,較二季度的0.5%提高了3.4個百分點。8月以來,多項指標就顯示中國經濟運行改善,9月份進一步上行。首先是工業生產向好。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達到6.3%,較8月提高2.1個百分點。9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顯示,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中國對外貿易保持韌性。1至9月,中國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擴大了51.5%。今年前三個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三季度當季,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宏觀調控效果全面顯現

  金融數據也凸顯了宏觀調控政策效果,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總量加快增長、結構明顯改善。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8108億元。其中,企業貸款同比多增9370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高達3.53萬億元,遠超市場普遍預期。此外,M1(狹義貨幣供應)餘額同比增長6.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2.7個百分點,M1和M2(廣義貨幣供應)的剪刀差也比8月份有所收窄,這表明企業和經濟活躍度開始提高。

  企業中長期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委託貸款大幅增加均與基建投資加速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有關。相關數據顯示,9月份有超過1.5萬億元基建項目密集開工,包括多個總投資30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涉及公路、水利、市政、產業園、港口等項目。與項目開工同步性較強的挖掘機銷量,9月份同比增長5.49%。中國國務院9月28日召開的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會議指出,「政策將在四季度發揮更大效能」,將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投資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基建投資主要涉及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職業教育和託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以及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以水利建設為例,今年1至9月,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8236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4.1%。這些投資既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中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為發達國家的20%至30%,且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因此中國基建投資仍有較大潛力。

  專項債的支持不僅包括上述傳統投資領域,還有所擴大,優先新增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如充換電基礎設施,大型風電基地等綠色低碳能源基地,以及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如雲計算、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市政、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信息化項目等投資。

  樓市扶持政策雙管齊下

  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影響比較大。儘管中國樓市運行的底層邏輯已發生變化,不會再通過房地產來大幅拉動經濟增長,但由於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仍較大,在行業下行期對GDP增長的拖累也較重。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處於築底階段。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降幅逐步收窄:9月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6.2%和14.2%,降幅較8月收窄6.0個和5.7個百分點。近期,各有關方面集中出台了一系列財稅和利率政策,主要着眼於需求端。

  例如,通過個稅退稅激勵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針對房價下跌城市階段性下調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以及對於房價下降的城市階段性放寬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此外,人民銀行還通過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支持剛需。不少城市地方政府出手收購商品房,作為保障安置和人才用房等,盤活房地產市場,加速樓市去化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壓實地方落實保交樓、穩民生的責任,房地產企業努力自救,都將有助於改善市場預期。

  從供給端看,房企的融資約束也有所緩解。目前多家銀行傳達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各地分行加大對房地產融資的支持力度,每家大行年內對房地產融資至少增加1000億元,融資形式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居民按揭貸款及投資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事實上,供給端紓緩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回穩的一個關鍵。房企流動性改善將促進項目施工,對提振房地產投資、保交樓、穩民生都有積極意義,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實現良性循環。

  1至9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4.5%,降幅較1至8月收窄0.5個百分點。8月以來,房屋竣工明顯提速。8、9月份,房屋竣工面積降幅已收窄至個位數,而7月份房屋竣工面積同比降幅達36%。房屋新開工和施工面積降幅雖然仍較大,9月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44.4%和-43.2%,但降幅分別較8月收窄1.3個和4.6個百分點。

  消費謹慎推高居民儲蓄

  根據人民銀行今年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結果,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都有所改善。12.2%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比上季提高1.4個百分點;69.7%的居民認為收入「基本不變」,比上季提高2.2個百分點;18.1%的居民認為收入「減少」,比上季下降3.6個百分點。收入信心指數為46.5%,比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而就業預期指數上升至45.3%,比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儘管儲蓄意願持續較強,但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比增加至19.1%,比上季提高1.2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1%,比上季下降0.3個百分點。投資意願的提升也表明居民預期進一步改善。

  目前居民消費仍然謹慎。居民部門貸款,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都大幅弱於往年同期。1至9月,住戶存款增量高達13.21萬億元,大幅高於2017至2021年同期平均的7.43萬億元和去年同期的8.49萬億元;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1至9月,住戶貸款僅增加3.41萬億元,而過去5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為5.92萬億元。

  但從硬幣的另一面看,儲蓄增加意味着未來需求潛能的增加。如果能穩定預期、減少不確定性,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那麼這些被壓抑的需求又會重新釋放。中國進入中等收入的人口超過4億人,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從2012年的36.2%和39.3%,下降至2021年的28.6%和32.7%。可以說,中國國內大市場的潛力「呼之欲出」,而關鍵是提高消費者信心。

  見微方可知著。前不久,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上海市市容環境衞生管理條例》。其中,關於不再對設攤經營、佔道經營等全面禁止的規定,一度引發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城市對設攤經營更為包容,這為民生提供了空間,促進了夜間經濟和就業,是「放管服」改革的成果。

  多方面分析表明,目前中國經濟已經企穩並開始上行,但仍需重視改善預期和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消費持續增長,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基礎。雖然今年面臨很多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但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仍處於較高水平,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應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從而實現經濟質的不斷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