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實話世經/兩方面化解供應鏈安全風險\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時間:2022-05-21 04:24:23來源:大公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國際關係愈發複雜的宏觀背景下,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逐漸顯現,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國家安全戰略》,指出「確保糧食安全、能源礦產安全、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加強海外利益安全保護。」

  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化解供應鏈安全風險:一是從微觀視角重視激發產業鏈微觀主體活性,重點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產業鏈韌性;二是從宏觀視角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消除區域壁壘,暢通國內要素流通,穩定供應鏈微觀基礎。

  通過對中國進出口貨物種類進行分析,筆者發現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氣)與金屬原材料(例如銅、錳礦石等)均較為依賴進口輸入,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為73%,天然氣為103%,銅為93%,錳礦石為96%。

  從能源消費來看,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隨着工業製造業蓬勃發展,石油及其製成品對於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如此,石油製成品也涉及農林牧漁、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生活消費等方方面面,中國石油消費量也由2007年的32億噸,上升至2021年的71億噸,增幅超過100%。天然氣作為清潔燃料,隨着綠色低碳概念不斷推進,天然氣未來消費佔比仍有上升空間。

  從能源供給來看,一方面,中國的石油、天然氣已探明存儲量全球排名均不高,難以自給自足,故而依賴進口的情況仍將持續。然而,中國的海洋油氣與非常規天然氣儲量較為豐富,或將是未來勘探、開採的重要方向,通過推動配套技術、合理利用自有能源資源,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對於能源進口的依賴性,進而提升能源安全性。另一方面,中國能源進口主要依賴中東、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地區,總佔比超過一半以上。

  儘管能源進口來源地數量較多,根據UN Comtrade數據,中國與52個國家地區均有石油進口聯繫,但結構比例仍可以繼續向多元化的方向演進,尤其是當前中東、俄羅斯等石油產地的地緣風險上升,或將對能源安全進口造成負面衝擊。

一、重點培育「小巨人」企業

  從金屬原材料來看,以鋁為例,今年第一季進口按年增長超過20%,對外依存度上升至約60%,主要進口依賴新幾內亞、澳洲、印尼三國,佔超過96%,進口渠道尤為集中,供應鏈脆弱性也隨之顯現。

  實際上,中國已經意識到在世界「舊疾」與「新病」共同出現的背景下,需要做出改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表明,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通過向內發力,進而實現高質量向外融入,而承托國內大循環的微觀主體就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更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

  根據工信部數據,中國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5000家,並以1:10的比例撬動了4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並且工信部通過對1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跟蹤調查發現,其營業收入增速與利潤總額增速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

  因此,激活中國產業鏈中小企業主體活性,推動中小企業優勢轉化,重點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將有望提升中國內部產業鏈的相對韌性,增強化變局為機遇的長期增長潛力。

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今年4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短期來看是應對疫情反覆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長期來看是為經濟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夯實基礎。

  「統一大市場」其實不是一個新詞,早在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就有相應表述,「打破地區、部門的分割和封鎖,反對不正當競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可見構建大市場、促進要素流通是政府多年來一以貫之的重要方向。

  近期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就「保供穩價,物流暢通」着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出通過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科技創新再貸款和用於交通物流領域的1000億元再貸款,撬動1萬億元資金,建立汽車、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製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通過科技賦能與資金支持更新物流體系,積極防範糧食、能源等重要產品供應短缺風險,將為應對疫情等緊急情況下的供應鏈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長期來看,依託數字賦能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統一流通體系有助於要素跨區域流動,將有效降低國內要素流通成本。

  同時,統一大市場有利於提升各類市場主體在競爭中的公平性,降低區域、行業壁壘,將有更多中小企業可以進入到更多的產業領域,進而穩定供應鏈微觀基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