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經濟熱點/「飛天車」年收超200億 各地爭入新賽道

時間:2025-08-25 05:02:20來源:大公报

  左圖: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參觀者試玩小鵬飛行汽車。右圖:市場預料,飛天車營業額到2030年可以實現每年達30億美元。

  全球運輸工具的競爭益形激烈,這幅商業戰場已由地上延展到空中,繼電動車後,未來全球各國將會爭奪的,便是飛天車(eVTOL)市場。事實上,麥肯錫早年估計,飛天車在2030年每年的營業額達30億美元(約220億港元)。為了爭奪這塊肥肉,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的政府和私營機構都已密鑼緊鼓,開發這遍「飛天車藍海」。/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作為嶄新的空中交通工具飛天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顧名思義是利用電力驅動且可以垂直升降在空中航行的機器,未來有望成為緩解城市交通擠塞,實現點對點空中交通的新選擇。

  麥肯錫料日均2萬班次

  對於這種新型交通工具,金融界早已有所憧憬,例如麥肯錫早在數年前,便已估計飛天車的營業額到2030年可以實現每年達30億美元,每天將有1000架投入運作,航班將達2萬班,預料可接載7萬名乘客。上述預測數字可以反映其市場潛力,而其他金融公司對飛天車市場亦有不同的期盼,最矚目的要算是摩根士丹利,該行估計與低空經濟有關的包括無人機和飛天車市場,在2050年的潛在市場總金額可望達至9萬億美元(70.2萬億港元)。

  中國在2023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其他三個部門聯合發表了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建議在2025年,飛天車實現試點飛行,2035年新能源的飛天車要成為主流。事實上,就着這個目標,國家近年有了不少部署,例如在2023年底,低空經濟便包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並被定為是戰略性新型工業。

  多間相關企業上市融資

  事實上,為了進軍這個市場,美國政府早在2016年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縮寫:FAA)公布了107法令,為商業小型無人機定立營運標準。直至2021年,喬比航空(Joby Aviation)成為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飛天車公司,而且掀起一輪飛天車上市集資熱潮,及後美國的Archer、德國的Lilium、英國的Vertical Aerospace、巴西的Eve、中國的優航智能(EHang)等亦相繼在美國上市,在納指掛牌。

  市場機遇就在眼前,在2019年歐洲航空安全局更成為了全球首家公布飛天車法規的地區,且度身訂造一系列規章,德國的Volocopter成為了首家獲得歐盟航空安全局證書的飛天車公司。

  各地先後發布飛天車規章

  至於日本在2020年7月,政府內閣亦就低空經濟發展公布相關計劃,為飛天車等試行運作提供安全標準。及後,日本多家公司,包括本田、豐田、全日空、日本航空公司等相繼投入大量資金投資飛天車。

  除了各國政府外,各地企業亦正密鑼緊鼓作出各種部署。外國媒體報道,美國一家汽車與航空公司Alef Aeronautics早在2月底,已成功製造出一輛可垂直起降的飛天車,並聲稱為全球首輛可在陸上行走,和天上飛行的交通工具。

  馬斯克有份投資的Alef Aeronautics成立於2015年,總部設於加州,自從2019年已靜靜測試飛天車的原型,而且是首家飛天車公司,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特別適航證書。業者估計,該款車最快在今年底就可開始量產,目前已經獲得3000張訂單。

  然而,Alef Aeronautics未來將要面對來自本土和外國的強大競爭壓力,因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電車企業特斯拉可憑着在人工智能、電池和製造業方面的專業,全力進軍包括飛天車市場。

  同時,中國的小鵬汽車宣布,推出的全球首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截至目前共接獲近4000輛訂單,打算於2026年實現量產和交付。此外,小鵬汽車的飛行汽車製造工廠預計年產能達1萬輛,是全球首個流水線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

  日本方面,鈴木汽車與SkyDrive兩家公司將在日本靜岡縣的鈴木集團一家現有工廠生產飛天車。SkyDrive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生產,鈴木汽車則提供人才等資源,新公司主要股東包括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Itochu Corp)、NEC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