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雖然國際油價早前跌至負值,但並非所有石油公司和產油國均一同痛苦,因為部分公司或是產油國有對沖策略應付,早已為油價崩盤作好防備。
這種對沖策略可令部分公司,例如Hess Corp和Cairn Energy公司,以及包括墨西哥在內的產油國,在美國和全球油價大跌時,繼續以可觀的價錢出售原油。
不過,對沖並非萬靈藥,而是既複雜而又昂貴的政策,但對於部分公司和國家來說,卻提供了短期的安全感。
對沖合約可把一定數量、公司計劃付運的石油價格鎖定在一個價位內,一般來說可以長達至合約簽訂後的三年。假如市場價格下跌至鎖定的價位以下,銀行或是合約另一方會同意支付差價。因此,這種對沖可以算是一種危險的賭博,原因是對沖者向銀行或油公司付款保障油價不受市場波動影響。油價一旦急升,對沖者便會虧損。
沙特阿拉伯領導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自從與俄羅斯、美國,和其他產油國在本月敲定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計劃後,墨西哥差點摧毀了協議,因其抗拒遵守「油組+」所要求的減產數量。事實上,墨西哥因油價大跌而獲益不淺,所以並不像其他國家般因油價大跌而叫苦連天。
在協議下,沙特、莫斯科、華盛頓同意領導一眾石油出口國,每天從市場上削減一成三的全球石油供應。墨西哥最後亦願意加入。墨西哥的對沖合約是可容許以每桶49美元的價格賣出石油,這合約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簽妥,足可協助墨國政府的收入不因商品期貨市場波動而受影響。
在過往,墨西哥政府每年付出高達10億美元,以跟銀行和石油公司定下期權合約。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曾在周三表示,對沖合約令墨西哥賺取了62億美元(約480億港元)的意外之財。
然而,這個歷來最大規模的減產行動,卻未能令油價大幅反彈,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令全球需求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