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杜撰之作\江 恆

時間:2025-07-17 05:02:23來源:大公报

  美國作家湯姆.羅賓斯曾說,人們寫回憶錄是因為他們缺乏想像力去編造故事。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英國暢銷回憶錄《鹽路》(The Salt Path)近日就被爆出屬於杜撰,震驚了歐美文學界。

  《鹽路》是由英國作家雷納.溫恩於二○一八年發表的回憶錄,講述她和丈夫被朋友欺騙投資失敗後,變得無家可歸,而丈夫又被診斷患上腦神經退化疾病(CBD),讓他們陷入困境。於是兩人決定沿着英國西南海岸線徒步旅行,路程長達六百三十英里。過程中,他們經歷了惡劣天氣、艱難地形、缺乏食物和住所等多種挑戰,但始終互相扶持並克服困難,在逆境中找到了治癒疾病方法和重生的力量。溫恩夫婦展現出的堅強樂觀精神深深打動讀者,回憶錄在全球銷量超過二百萬冊,去年更被拍成同名電影。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在網站上評價《鹽路》稱:「這是一個無所畏懼、鼓舞人心和充滿生命力的真實故事。」

  但七月初,叫好又叫座的《鹽路》突然「塌房」。據英國《觀察家報》調查發現,書中有很多情節是編造的,真相是溫恩從前僱主那裏偷了六萬四千英鎊,因投資不善欠債纍纍,不但房子被收回,她也因此被捕。夫婦兩人徒步旅行與其說是為了重獲新生,不如說是為了逃避現實。而作為全書最感人的部分,即溫恩丈夫戰勝病魔,也被專業醫生揭露不符合常情,迄今沒有任何病人僅靠長途走路就能治癒CBD。隨着外界質疑的升溫,出版商和贊助商快速與作者切割。

  事實上,暢銷回憶錄「翻車」由來已久,知名的例子是詹姆斯.弗雷二○○三年出版的《百萬碎片》,記錄了作者從陷入酗酒和吸毒深淵到艱難獲得救贖的過程,當時得到美國著名主持人奧花.雲費點讚「極其坦誠和感人」,該書銷量達數百萬冊,曾連續十五周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但後來被揭發書中充斥謊言,令奧花.雲費怒不可遏,痛批作者不僅欺騙了她,也背叛了廣大讀者。類似的例子還包括:比利時作家米莎.德豐塞卡一九九七年出版的一本關於她在二戰期間被狼撫養長大的書,以及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瓊斯二○○八年出版的《愛與後果》,講述她在洛杉磯中南部作為混血寄養兒童成長的真實經歷等,後來都被證實內容完全捏造。

  很多讀者可能會問,為何要在一本標榜為真實故事的回憶錄中說謊?答案除了追求暢銷和名利外,也與謊言較難被發現有關。如出版業人士所言,非虛構類作品的寫作很大程度上關乎作者與出版商之間的信任,後者通常難以全面核實個人的人生故事。對出版商來說,一方面,事實核查要花費人力和時間,需支付額外成本。另一方面,通常核查的重點都放在確保書中不包含任何涉及法律後果的內容,而不是分析故事的真實性。即便出版合約中包含了賠償條款,但若出版商和代理人都賺了很多錢的話,往往會睜隻眼閉隻眼。用出版商的話說,以回憶錄名義包裝的作品,更容易吸引讀者,特別是一些名人回憶錄,人們愛看秘聞或緋聞,還包括勵志或重生的主題。當然人的記憶是會出錯的,難免細節上有偏差,但只要基本內容屬實,些許瑕疵並無大礙。

  話雖如此,畢竟紙裏包不住火,一本書一旦公之於眾,任何不準確之處往往會被發現,就像《百萬碎片》那樣。有些作者為避免尷尬,會選擇採用「自傳小說」的稱呼取代回憶錄。比如,美國演員凱莉.費雪根據自身經歷改編但被歸類為小說的《邊緣明信片》,以及蘇格蘭作家道格拉斯.斯圖爾特獲得布克文學獎的自傳體小說《舒吉.貝恩》,都沒有因為虛構而受到批評,因為讀者知道小說就是虛構的。只不過從以往經驗看,比起小說,很多作者更傾向用「真實故事」來包裝回憶錄。

  回憶錄的真實性很重要嗎?也許因人而異,仁者見仁,但像《鹽路》這樣為很多人帶來希望,甚至發揮了救贖作用的書籍,理應說真話。否則就像評論揶揄的那樣,溫恩的徒步冒險系列第四部原計劃秋季出版,到時不要再稱它回憶錄,而應歸類為奇幻小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