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聯合印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用上「從嚴打擊」等嚴厲用詞,並點名提到要「加強場外配資監測,依法堅決打擊規模化、體系化場外配資活動。嚴格核查證券投資資金來源合法性,嚴控槓桿率」等,短期會否導致市場資金大量流失?券商普遍認為,中央主要重點在於資本市場監管持續的制度建設和細則落地,短期不會重演去槓桿的風險,長期利好A股市場發展。
中信証券首席政策分析師楊帆認為,文件出台的背景是防範金融風險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完善全方位追責體系,強化退市等市場約束;加強執法合作,重點關注大案要案、非法證券活動、債券市場、私募市場四大領域;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司法協作。「我們認為該文件層級較高,影響偏中長期,需要持續的制度建設和細則落地。」
楊帆特別提到,對於槓桿資金,近年來證監會始終保持對非法場外配資的高壓打擊態度,本次文件在措辭上與此前無本質差異。2016年以來非法場外配資規模已持續萎縮,正規的融資業務不受打擊,預計短期影響可控。
中泰策略分析師徐馳則指出,當前資本市場槓桿率處於歷史偏低水平,以融資買入佔總成交額比例衡量的場內槓桿資金比例僅為8.46%,2015年高點為14%。他相信,中央文件並非要打壓市場,而重點是制度建設。中央多次提及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鼓勵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入市,鼓勵券商做大等,持續引導增量資金入市和提升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因此無需擔心資本市場會再經歷一次「去槓桿」式的下跌;從長期看更利好資本市場整體發展,特別是科技股的中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