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ESG機遇/港發力綠色金融 助灣區發展

時間:2023-04-17 04:24:18來源:大公报

  圖:內地為實現減碳目標,資金需求規模料高達百萬億元。

  香港近年發力綠色金融,不斷完善市場結構。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CCaSS)合夥人、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若能積極擁抱外部發展機遇,持續優化內部市場環境,將有望發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綠色金融中心。\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談到香港發展綠色金融的優勢,李菁指出,香港擁有成熟穩定的監管制度、開放自由的資本市場環境,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大量的國際金融機構、專業人才和第三方服務商匯聚於此,也是連接內地與海外市場的重要門戶。她續稱,香港要建立綠色金融樞紐,應在引入國際準則、聚焦大灣區雙碳機遇、推動市場創新,以及強化監管的4個方面入手,充分完善市場架構。

  建立樞紐 從四方面入手

  國際綠色披露準則方面,李菁表示,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近年就可持續財務披露準則進行諮詢,料正式發布後將成為主導絕大部分上市企業ESG(環境、社會和管治)披露的大框架,建議市場保持關注。她又指,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對相關諮詢表示歡迎,並就如何在本港進行應用展開評估,加上ISSB在北京設有辦公室,相信新規將得到政府支持。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推出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李菁預計,相關資金需求達百萬億元規模,通過綠色金融產品集資是當中重要一環,其中絕大部分流動性將來自機構投資者及民間資本。

  對此,李菁建議,香港可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支持內地氣候投融資試點及雙碳目標,充分把握ESG相關市場機遇,隨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以大灣區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將備受關注。

  李菁相信,當香港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力,將可憑藉區位優勢,更好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把海外投資者「引進來」,發揮資金樞紐作用,為內地ESG投融資提供流動性支持。

  產品端開發 多樣化布局

  談及市場創新,李菁表示,綠色金融產品豐富多樣,包括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碳金融、綠色信託等多個資產類別,可針對生物多樣性、海洋、社會責任、碳中和等諸多主題開發新產品。她認為,香港應在產品端發力,不斷進行多樣化布局,在創新力度上保持國際領先水平,料將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提升市場交投活躍度,有助加強競爭優勢。

  近年ESG投資受追捧,有人趁機「漂綠」旗下資產,騙取綠色資金。李菁指出,香港目前已具備良好的ESG監管基礎,未來除要求上市企業披露ESG信息外,還應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和交易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並邀請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獨立認證,確保相關資金用於綠色產業,避免出現「洗綠」和「漂綠」等擾亂市場的不利因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