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變味的冰鎮咕嚕肉\簡嘉明 文、圖

時間:2018-06-26 03:15:37來源:大公網

  夏日炎炎,胃口不佳,許多人以沙律或鮮果作正餐,外出用膳也寧選日本、越南或泰國菜。中式食肆為了提升競爭力,免不了要在菜式上花點心思。

  廚師肯創新,是中菜飲食業令人欣喜的現象。然而,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尺度拿捏,卻是最考功夫的一環。處理不好,畫蛇添足,將原本好好的一道菜搞砸,最終只會增加餐桌上的剩菜殘羹,浪費地球資源。以名聞遐邇的咕嚕肉為例,筆者最近就嘗了不少所謂「夏日透心涼」的新派吃法,真的一次比一次觸目驚心,只好用粵語嘆一句:「無嗰樣整嗰樣!」

  咕嚕肉、生炒排骨或從前老人家所說的酸甜骨,基本上都是指同一道菜,分別在於,咕嚕肉用的是半肥瘦梅頭豬肉,生炒排骨或酸甜骨則以排骨製作。事實上,現在許多食肆已沒有仔細區分,因此明明點了生炒排骨,服務員端出來的十居其九也只是咕嚕肉。習非勝是,顧客也沒什麼好投訴了,還是英文名稱「Sweet and Sour Pork」改得保險,至少不會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肉」又好,「骨」也罷,都要切件醃味,沾上生粉,然後落鑊油炸。將炸至金黃鬆化的豬肉以「甜酸汁」,即用山楂、白醋、片糖、茄汁、檸檬汁等製成的芡汁炒香,就成了人氣極高的粵菜館子招牌菜。至於配菜,常見的是鳳梨,也許為了創新或控制成本,近年也相繼出現草莓、蜜桃或懷舊的蕎頭等,即使這樣,也不致對菜式的精髓造成太大影響。既然各食肆製作咕嚕肉方法大同小異,又何以令愛吃生炒排骨的筆者觸目驚心呢?

  不知何時開始,廚師會認為咕嚕肉是一道冷盤。近年接二連三吃到以「冰鎮」方式上桌的咕嚕肉,像日本的刺身拼盤般,將剛炒好的東西放在一大盤冰塊上。然而,一剎那視覺的衝擊始終騙不過敏感的味蕾,那些原本熱騰騰的肉塊放在冰上,既不能做到上海菜「拔絲」甜點的效果,又立時大大減少了原有的鑊氣,鬆化的程度更因沾了水氣而降低,變得不倫不類,絕不好吃!最離譜的一次,那碟咕嚕肉不單止以一顆顆滾圓的肉丸炸成,鳳梨也變了火龍果,更放在一大盤乾冰上上桌。不難想像,整道菜就像騰雲駕霧般出現,戲劇效果真的一流,但菜式設計卻是九流!

  須知道粵菜最講鑊氣,宜即炒即吃,因為芡汁一旦冷卻,就會變稠和變味,大大影響食物質素。熱燙的咕嚕肉鋪在乾冰上,不慍不火,尷尷尬尬,最後大部分坐了一晚冷板櫈,最終可憐地移師堆填區。筆者明白,用冰的安排應是為配合夏天的口味,但這樣盲目地創新又是明智之舉嗎?

  事實上,傳統與創新常在角力,沒有既定的取捨標準可言,往往需依靠經驗,在跌碰間領悟平衡新舊的方法。烹飪如此,處世亦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