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Hugo近年已少有入廚,主力構思新菜式
「大師傅教煮餸,唔到你唔信」。今期受訪的大廚除了介紹美食外,還和大家分享烹調心得。廚師「秘笈」不容易公開分享,大廚卻認為自己亦要集思廣益才會有進步。另外,生果是吃時令,大廚認為烹調同樣可用此技巧,增加大家在炎夏的食慾。\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文) 許詠妍(圖)
灣仔舊區的橫街小巷,已有不少新食店進駐,當然,一些老店還是存在的,其中一家不太引人注目的金兜記海鮮菜館,吃的卻是上價菜,且有不少圈中人光顧。當然該店亦有家常菜式,豐儉由人,是故開業八、九年仍可抗衡新式食肆。菜館出品部總監李子活(Hugo)說:「如果沒有回頭客,我們的位置又不算好,一般難以經營下去。雖然有些舊客已少了到來,但也有新客慕名而來。最重要的是舊客過時過節或宴請親朋,都會來我們這店。」
焗魚腸工序繁複
Hugo的廚師制服印有其英文名字,入行超過二十年的他,如今少有親自下場,手不須作活,他的腦卻不停動,因為菜館每個月都要推出兩款新菜式。
今次他受訪準備的招牌菜,當中包括招牌蜜汁叉燒、懷舊砵仔焗魚腸、黃沙豬膶浸枸杞、米湯鮮腐竹浸東星斑等,其中浸東星斑,Hugo更言可以在家煮:「這個菜的煮法令人吃時不覺油膩,在家中也可以煮。當然不一定要用貴價魚,普通魚類也可以有同樣效果。此菜最重要的是米湯。做法是先煲好米水,混入燉好的雞湯。(罐頭雞湯可以嗎?)我相信可以,但自己未試過。之後放魚入米湯,浸熟便成。」
至於懷舊砵仔焗魚腸,Hugo說炮製此菜工序繁複,反而不易做。
他說:「砵仔焗魚腸是順德家鄉菜,雖然非貴價菜式,但工序繁複,魚腸處理費時,時下少有酒樓做這個菜。所以,這個菜售價也要百多元。」焗魚腸端上來時表面烤至金黃,加上芫荽和葱花,黃綠相輝映,令人食指大動。Hugo說:「此菜貴在工夫多,魚腸清潔不好,入口腥味難嚼。很多家庭主婦嫌麻煩,也少做這道菜了。」記者起筷入口,感覺魚腸如雞腸般肥厚,沒有魚腥味,吃起來有嚼感。即使不用加入胡椒粉,都可連吞數口,就如吃蒸水蛋般,覺得它送飯或送酒皆宜。
Hugo直言魚腸不是人人喜歡吃,但懷舊小菜如今少有,如不嫌麻煩可在家做。
他說:「焗魚腸要用大鯇魚的魚腸,清洗時要用白醋及麵粉徹底清潔,再加調味,然後鋪上蛋漿焗,即成。程序看似簡單,可是做起來很花時間。家常小菜如今可以上得大枱,何不到酒樓吃。」
另一吸睛家常小菜是黃沙豬膶浸枸杞,時下個個講求健康,豬膶膽固醇高,連豬膶燒賣點心也只可能在舊式酒樓吃到。枱面上的黃沙豬膶浸枸杞,看上去豬膶鮮嫩。
他說:「從健康層面來說,又不是時時吃,一周吃一次,問題不大。對於有貧血的女士或病人,豬膶是極具營養價值的食材,既可以補肝養血,又可滋潤肌膚。(豬膶上呈少少黃金色,是否曾煎過?)沒有。在處理豬膶時,先要『啤水』來沖洗血管裏的血水,去除臊腥味,然後加少許調味料,我要客人吃到豬膶的鮮味。但豬膶切片要有一定厚度,太厚不容易熟,太薄則易變乾硬,口感應是爽脆而非粉腍。」嘗過後,豬膶確是厚度適中,入口爽脆。枸杞沉於湯底,豬膶浮在湯上如片片葉子。此菜雖沒有另一道菜黑松露大理雞的色和香,但入口清淡,多吃不膩。
大理雞內有乾坤
具色香味的黑松露大理雞,因製作需時,客人須早一天預訂。碟上的雞如燒雞般,不覺特別,但當用鉸剪將雞剪開卻大有乾坤,內裏有黑松露、菇類等各種材料,儼如另一碟小菜般。
Hugo說:「我選用湛江雞,因為皮薄不肥。我們先將預備好的材料放入雞內,然後放在燒烤爐慢慢烤熟,過程不可操之過急,要慢慢將雞烤至金黃色,並要色澤均勻,加大火力只會令雞熟而不脆。香港限制活雞的入口數量,我覺得活雞同冰鮮雞分別不大。冰鮮雞都是即日劏然後馬上雪藏後運送,一樣新鮮。我覺得冰鮮雞更好,不用擔心禽流感,客人吃得放心。」問及現時很多菜式都用黑松露,似乎濫了一點,Hugo認為黑松露惹味且名貴,用得其所能令菜式活色生香。
菜館另一招牌菜是叉燒,港人喜歡吃梅頭肉的部分,愛其肥瘦適中又腍。枱上的叉燒雖不是梅頭肉,吃下卻有同等口感。他說:「我們用來自內地的豬,內地豬有很多種類,我選用的豬是肉質好,宜做叉燒的。烤時最重要控制火候。」
記者吃小菜之前,品嘗了三味點心,包括千絲海鮮卷、紫米鮮蝦腸粉和新疆棗皇糕,其中新疆棗皇糕製作需時最長。Hugo說:「我用來自新疆的大紅棗,將紅棗燉二十四小時,令其完全融化如紅棗蓉,始再加工成糕點。」
舊式菜館的大廚Hugo,隨時代轉換不同菜式,新舊交集,滿足不同的味蕾要求。至於懷舊菜好還是新款菜好,正是口味各有不同,但肯定的是大家都大飽口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