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血緣?親情!/元 瑤

時間:2018-06-24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是枝裕和同名電影《如父如子》的小說對影片故事進行了補充/作者供圖

  在今年的康城影展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終於憑藉《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大獎,然而曾在二○一三年榮獲康城影展評審團獎的影片《如父如子》(港譯《誰偷走了我的父親》)才是是枝裕和所執導的影片中最受我本人喜愛的一部。在一向走日系溫馨路線的導演作品中,這個「孩子被掉包」的矛盾點要比以往更加敏感與激烈,對比起電影,同名小說也更得我心一些。

  在這本書中,是枝裕和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難解:是血緣關係重要,還是陪伴多年的親情更重要?對於長期接受西方教育的我來說,我幾乎是自然而然地就認定親情是濃於血緣的,但對於傳統的亞洲人而言,只怕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深思。

  之前看過一部日本動畫電影《你看起來很美味》,霸王龍哈特遇到一隻剛破殼而出的食草恐龍寶寶,哈特被恐龍寶寶誤認為是「爸爸」,自此兩人開始了一段逗趣感人的恐龍父子情。明明不是親生父子,這兩隻甚至都不是同樣的種族,卻在一同旅行與陪伴中產生了濃烈真摯的親情。回到《如父如子》的故事,主角野野宮六歲的兒子慶多其實不是自己的親生子,而齋木家的孩子琉晴才是,全因當初兩家的孩子在醫院掉了包。父母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殊不知孩子受到的傷害要更重。慶多與琉晴就像是小食草龍,從破殼的那一瞬,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認定了自己眼前的父母,他們幼小的心靈毫無懷疑,可是有一天,卻被告知自己的父親不是自己的父親,除了沒有辦法很好理解其中的意義,更多的就只剩下被拋棄的害怕了吧。野野宮沉浸在懊惱痛苦中,理性的他急切地想彌補這個錯誤,走回正途,卻忽視了兩個孩子真正的心意,也潛意識忽視了自己真實的心意。而當無意中發現相機中慶多給自己拍的許許多多張照片,那是內向的慶多用自己的方式關注着自己,愛着自己這個父親,幡然醒悟到六年多的陪伴成長,無數個回憶,永遠不可磨滅,無論是在自己心中,還是慶多的心底。

  而是枝裕和對所有讀者提出的另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父母?這同樣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在看電影時就有過深刻的體會,一邊是冷色調的高樓大廈,精緻的食物,很多規矩的餐桌;另一邊是略顯狹小雜亂的房間,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自由沒有拘束。物質豐盈卻不快樂,生活稍顯拮据卻快樂自得,在小說中,導演用更細膩的文字描述再一次放大了這種對比。精英派代表野野宮一直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一般成為同齡中的佼佼者,他卻忘記了,自己小時候也曾討厭過自己蠻不講理的父親;而齋木一家,就很像曾經看過的動畫電影《麥兜》中,麥兜太太曾說過的一句話:別的不要求,只希望小麥兜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就足夠了。已經身為父母或是未來會成為父母的我們,是否會真心地問一句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假如沒有發生這件意外,慶多為了討父親野野宮的歡心,努力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該是多麼讓人心疼的一件事。

  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電影的補完版,不僅僅是把電影的故事重新講一遍,其中角色的心理描寫還有很多電影中來不及描述的事情都在書中得到了「原來如此」般的補充。

  讀罷不禁設身處地地想像一番,如果孩子被掉包這種事情落到我自己身上,該如何選擇,其實無論是電影的結局還是書的結局,是枝裕和都選擇了淺嘗輒止。雖然是父子敞開心扉的團圓走向,但在今後漫長的人生當中,還會有很多考驗與不安定在等着兩家人……但是,聽隨自己的心吧,還是那句老生常談,只要有愛,就會找到出口,同時也希望這個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無論你是否已經身為父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