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不能「當」\劉世河

時間:2018-06-11 03:15:44來源:大公網

  我原本還有一個小我四歲的弟弟,也是我們姐弟幾個中排行最小的一個,可是就在他二十二歲那年卻離家出走了。因為之前並無任何徵兆,走之前也沒給家裏的任何人留下隻言片語,所以他出走的原因,我們全家人都不得而知。

  那一年,母親已經快六十歲了,原本身體一直都很硬朗,可小兒子這一出走,一下子就病倒了。整日茶飯不思,頭髮也眼瞅着一日比一日白。我們姐弟幾個苦苦尋找了大半年後,依然杳無音信。

  看着母親整天以淚洗面的樣子,舅舅特意趕過來勸她:「這熊孩子都二十大幾的人了,還玩這齣,也夠不懂事的,姐呀,別難受了,你就當沒這個兒子!」

  母親慢慢抬起頭,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有點生氣地說:「這不能『當』,本來就有這個兒子,咋能『當』沒有呢?」

  一向都很明事理的母親當然知道舅舅那樣說,只不過為了寬慰她,是好意,她在意的其實是那個「沒」字。儘管心裏有些不悅,但舅舅的話分明還是起了作用。從那以後,母親雖然還會獨自流淚,但不是每天了。她說:「很多事是啥就是啥,不能『當』的,明明有,為啥當沒有呢?那不是自欺欺人嗎?我不但不能『當』沒有這個兒子,而且我還要好好活着,等他回來。」

  母親能這樣想,我們做兒女的都很欣慰。儘管直到母親六十六歲那年去世,弟弟依然沒能找回來,但我知道也正是因為心裏那個「不能『當』沒有這個兒子」的信念支撐着,母親才得以從走失幼子的痛苦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再想起母親當年說過的那些話,越發覺得很有一番道理。世間之事,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看見了就是看見了,沒看見就是沒看見,還真是不能輕易「當」得了的。我常常想,之所以有些人會把原本好端端的生活過得一團糟,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這個「當」在作祟。比如婆媳之間就不乏「我把兒媳當親閨女一樣疼」、「我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孝敬」等等這樣的說法,但處着處着往往又會發出「可還是不行」的感慨抑或怨言。

  其實婆婆就是婆婆,媳婦也就是媳婦,該是什麼身份就是什麼身份,身份不同相處的方式自然有異,「當」是斷然行不通的。且不說別的,僅從彼此擔待的程度上,就足以一見分曉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