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票難求舞台劇\楊勁松

時間:2018-06-08 03:16:06來源:大公網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代表作《茶館》今天再次在北京公演,此輪十場演出票早已於上月末不到十小時售罄,人藝售票處依然出現了觀眾通宵排隊買票的盛況。

  今年是《茶館》公演六十周年,於是之等人藝老藝術家的首版陣容共演出三百七十四場,於一九九二年落幕。由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接班的新版首演於一九九九年,後恢復為一九五八年首演的版本延續至今,每年在北京都有駐場演出,每年都是一票難求,原因無非兩點:一是《茶館》確實是跨越時代的中國話劇經典,是話劇觀眾必看的入門戲;二是新版《茶館》彙集了中國話劇界最優秀的演員,他們在表演、體力等綜合因素上都是最佳狀態,而舞台劇就是靠活生生的演員在舞台上演出來的,《茶館》因演員的檔期,也不可能做到每年有大量場次的演出,而當代觀眾對這齣戲的觀劇的需求已大於了演出場次,供求出現了不平衡。

  以人為本是舞台劇產出的本質,這與影視工業化的複製完全不同。一位演員演一台話劇,每場最多一千餘名現場觀眾,而影視表演則可以通過工業化複製同時讓億萬觀眾觀看。舞台劇是手工活兒,是限量版的定製手工品。前不久我看了南京越劇團的新戲《烏衣巷》,一位演員分飾兄弟二人的兩個角色,這齣戲核心其實是兄弟情,但因一人扮演兄弟二人,所以竟然沒有二人同出現在舞台的對手戲,假如這齣戲被拍成電影,就可以通過數碼技術讓一個演員扮演的兄弟二人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畫面中,這一缺陷就迎刃而解。

  舞台劇與觀眾是面對面交流,觀眾對戲的質量的反應會真實及時地傳遞到舞台上,使得舞台劇不斷根據觀眾反應做調整、精益求精,最終成為一票難求的經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