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雙味鴛鴦糉\姚船

時間:2018-06-07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老媽宮糉球鹹甜合二為一\資料圖片

  農曆五月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是中華民族千年延續的傳統。如今,這股富特色的民族風,也颳到大洋彼岸。看龍舟比賽,合家大小吃糉子,已成為加拿大華人社區一年一度盛事。

  走進華人超市,各式糉子應有盡有。以不同餡料為名,有五香鹹肉的,蛋黃花生的,較高檔的還有乾貝、鮑魚等等。都是本地出品。這段時間到酒樓飲茶,一進大廳就聞到桌面傳來的陣陣糉香味。連西人都知道,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就像中秋賞月吃月餅,是中國人有趣的傳統習俗。

  每到端午節,我就想念故鄉汕頭著名的「老媽宮糉球」。潮州人把糉子稱為糉球。它並非球狀,與一般糉子一樣呈六角形。其特別之處在於,每一個裏面的餡料有鹹甜雙味,稱為「雙拼糉球」。而且歷史久遠,堪稱百年老字號美食。

  一九二○年,潮州人張強德父子,在當時汕頭開埠區的老媽宮(天后宮)附近擺攤賣糉球。張強德去世後,其子在老媽宮對面的巷口租了一個小舖面,開設了「順德號糉球店」。由於精心經營,味道獨特,品質佳,加之小店鄰近繁華的市中心小公園,生意興隆,名聲隨糉香飄向大街小巷,以至傳到周遭的縣鎮。歲月流轉中,人們不知不覺冠以「老媽宮糉球」稱謂,成為該店的金字招牌。

  老媽宮糉球打破糉子鹹或甜的分類,把鹹香和清甜合二為一。其用料十分講究,鹹料佔三分之二,甜料三分之一,平衡味蕾。鹹餡主要是一大片南乳豬肉,還有鹹蛋黃、香菇、蝦米、栗子和蓮子等,甜餡是紅豆泥或綠豆泥。主料選用顆粒飽滿均勻的糯米,洗淨,浸泡六小時,撈起晾乾,再用豬油炒至米粒晶瑩透亮。用料備妥,最後用浸軟的竹葉包裹成糉,一摞摞下鍋煮熟。

  熱騰騰糉球出鍋,打開油亮的竹葉,立刻濃香撲鼻,令人垂涎。鹹餡香味濃郁厚重,甜餡清甜可口,正好中和豬肉的油膩。鹹甜混合,令舌尖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正所謂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由此衍生出一句潮州話俗語:「老媽宮糉球,食定正知。」後來成為潮州人口頭禪,簡化為「食定正知」。意思是,一種東西,你親自品嘗,細細咀嚼,才體會到它的好滋味。店裏掛着一塊寫着「食定正知」的大匾額,粗獷、雄渾的的筆畫,體現了美食老字號的堅持和自信。

  老媽宮糉球給了人們不一樣的味蕾享受,香和甜兩種味道同時在嘴裏相擁、融合,各自精彩,又相得益彰,產生另類妙香、甜糯的感覺,難怪人們又把它稱為「鴛鴦糉」,年輕人聽了很受落。

  端午節,不單讓我想起故鄉獨特的老媽宮糉球,更懷念已仙逝的母親。在我們來加拿大以後,每逢端午節,她都會親自包糉子給我們吃。今年是她去世十周年紀念。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裏華人不多,買糉子不方便,而且不合口味。母親說以前在香港學過包糉,遂決定自己動手。她包的糉子,並非雙拼,餡料主要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加五香粉自己醃製,有時也用燒肉,還有花生、蛋仁、香菇。節前那幾天,她忙得不亦樂乎。買料、浸葉、泡米,然後包好綁實,再煮幾個小時。累得滿頭大汗,但見我們吃得有滋有味,也滿心歡喜。後來她搬進老人大廈,仍樂此不疲。糉子也送予同樓老人共享。直至八十歲,我們才勸說她不要再做。

  以後幾年,我們在端午節也買糉子吃,但她每每吃了兩、三口就搖頭放下筷子。我們也感到味道真不如她親手製作的那樣新鮮、軟糯香口。一次在閒聊時我提到汕頭的老媽宮糉球,她一聲慨嘆,很有感觸地說,真的好味,已經五十年沒嘗過了!

  端午節又到,又見糉子上市。遺憾的是,媽媽的味道,只能永遠留在記憶中。唯有那被譽為中華美味小食的老媽宮糉球,我能再次品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