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人駕馭多馬賽」疾速如閃電 作者供圖
據另一位匈牙利問題專家周東耀介紹,匈牙利東北部的霍爾多巴吉大草原是這個國家良種馬的馴養基地,有多個聞名遐邇的馬術培訓場所。無論匈牙利人還是外國人,總是抽閒到那裏一試身手,揮上兩鞭子,體驗一下往昔金戈鐵馬生活的滋味。可惜,因時間關係,我無緣前往。但在布達佩斯西南方的巴拉頓湖區,我倒是看到另一種盛大而別致的賽馬場景。一座有上萬個座位的體育場內,男女老幼人山人海。一大幫年輕的騎手精神抖擻,英姿颯爽,牽着幾十匹高頭大馬魚貫入場。這裏舉行的不是一般的速度型賽馬,而是別有一番景致的技藝表演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是「一人駕馭多馬賽」。一個騎手攬着五六匹馬,號令一下,這些馬一起奔跑。騎手從一匹馬的脊背上,輪番跳到其他幾匹馬的脊背上,或坐或卧或站立,攬弓射箭。身段之輕盈,步履之穩健,射技之高超,令人驚悚不已。另一種是「多人騎馬聯賽」。三四個或五六個騎手一組,每人身跨一匹馬,而所有馬的腿部都用繩子聯結在一起。一聲令下,這些馬同步齊奔,疾速如閃電,氣勢如排山倒海。還有一種是「多馬拉車賽」。三四匹甚或五六匹不同毛色的高頭大馬並駕拉着一輛寬大的膠輪車,一個或幾個馭手站在車的轅頭,左手緊緊抓着繮繩,右手揮動皮鞭。號令槍一響,三四輛相同的馬車起駕狂奔。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這些馬車你追我趕,風馳電掣般滾滾向前。所有這些獨特的賽馬形式,據說均是模仿馬紮爾人先祖騎馬征戰的雄偉場景,展現本民族自古就宣導的尚武精神。
從巴拉頓驅車前往東南部參觀,路遇一個迥然不同的馬車場面。在一條不太寬的鄉間小道旁邊,停着十多輛膠輪馬車。每輛車都由兩匹棗紅馬駕轅,車轅上綁着紅綢布,馬頭上繫着大紅花。這原來是一支迎婚的車隊,閃停在路邊給我們讓路。出於記者職業的好奇,我們不禁停下來進行「現場採訪」。原來,這裏的習俗是,舉行婚禮的那天,新郎要在親友陪同下到新娘家去迎親。迎親的車隊前後均有小樂隊,中間則是衣飾華美的親友,而擺滿鮮花的那輛車上坐的則是新郎和新娘。新娘穿着雪白的婚紗,頭上紮滿花枝;新郎身着黑禮服,打着黑領結,戴着黑禮帽。我們走上前去向他們表示祝福。他們一面道謝,一面則說「真沒有想到老家會來人致賀」。沒等我們揣摩出這句話的含義,懂匈文的朋友就解釋說,匈牙利人總把我們中國人視為「亞洲老家人」。聞此,大家均不由哈哈大笑起來,給迎親的場面平添一道歡樂的氣氛。我們的汽車開動,迎親的馬車緊隨而來,人笑馬歡,鼓樂齊鳴,好不熱鬧。我們再一次見證了匈牙利人千百年來保存下來的馬文化傳統。
馬文化傳統在城鎮也相當濃郁,只是形式有所不同罷了。就拿布達佩斯來說吧,老皇宮前面的廣場上,每天都可看到壯觀而漂亮的傳統馬隊在巡遊。齊刷刷的一色紅鬃馬,威凜凜一派「胡薩爾」裝束的輕騎兵,成為這座城市一道有名的亮麗風景。而在貫穿全城的多瑙河畔,橫跨河上的鏈子橋頭,我們則不時看到一些裝飾得非常漂亮的雙駕馬車來往奔馳,把遊客送到一些著名的旅遊景點。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到處可見的各種形態的馬的雕像。從街巷、廣場到教堂、宮殿,布達佩斯有多少馬的雕像,誰也說不清。老皇宮前面的廣場上,有一匹高大戰馬獨處的青銅雕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