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日,美國財政部長領隊的代表團抵達北京,進行為時兩天的兩國貿易會談。
美國公共廣播台脫口秀節目中,《紐約時報》中國總站負責人、經濟學教授、外交政策專家三位「精英」分析談判,預測結果。他們一致認為,儘管特朗普漫天要價,中方在關鍵問題上不會讓步,美方能期待的最好結果是中國在經濟政策上微調,進一步開放市場。
他們說,特朗普要中國每年多買一千億美國產品以扭轉逆差「完全不現實」。判斷貿易關係不應以順差、逆差為標準,得看自己是否從中獲益。如今美國人能買到廉價的進口商品,美國政府也因中國持有一萬億國債才能開張,中美貿易關係「並不存在危機」。有聽眾問:我們平常對債主畢恭畢敬,為何美國負債纍纍卻對中方頤指氣使?專家答:當投資足夠巨大時,債主就得設法保護投資了。
另外,美國政府老拿知識產權說事。專家卻說:根據美國商會排名,中國在五十個國家中位居中游,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比墨西哥稍差,比土耳其稍好,比巴西、俄羅斯則好得太多。美國其實更擔心「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方傾國之力發展航空航天、生物製藥、人工智能等高端產業,勢必與美國競爭世界市場。為什麼不通過國際關貿協定解決衝突?專家解讀:沒用;對WTO的裁決,中國一貫執行緩慢,還說服了WTO,宣布通過國有銀行貸款支持重點產業不違規。專家還說,「瘋狂」的特朗普也許讓中國心生怯意,但清華大學舉辦的高端論壇上傳來內幕消息,中方在長遠計劃上不會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