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寶塚歌劇團的性別政治\楊騏

時間:2018-05-21 03:15:48來源:大公網

  前文提及,寶塚歌劇團雖然是全女班的表演藝術團體,但由於它的管理層幾乎都是男性,致使寶塚的整個運作方針以及舞台上所展演的性別形象,皆是以「製造父權社會理想中的性別角色」為目標的。

  寶塚的男役的體型均是高個、寬肩、窄臀、長腿,以西方美男子為標準;在肢體語言上,也盡力觀察和模仿歐美男明星的舉止,融入到她們自身的表演中去,表現出樣板化的陽剛氣質,並運用公式化的妝容、手勢、聲音、舞姿,例如站姿外開和掌心外放等動作,深化與女役的性別特質區分。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寶塚戲迷主要由四十至五十歲的已婚女性組成,發展到如今,也是以三十歲以上的已婚女性居多。對粉絲或觀眾來說,寶塚的男役代表的是完美的男子形象。劇團創辦人小林一三就曾明確指出,寶塚的男役演員不是「為女性提供新的性別角色」而創造的,而是「為了美化男性和男性氣質」的存在,所以男役必須「比真實的男性更溫和、深情、有勇氣、有魅力、俊美、迷人」。

  寶塚舞台上的男性角色不但是由女性反串的,所呈現的更是「沒有男性性徵」的中性,她們的褲裝是沒有拉鏈的,胸部亦被掩藏在寬大的男裝下,形成了「身體變成無性或青春期前的外表」,即被男性化的女性身體。這樣的中性形象對觀眾來說,是最「安全」不過的性幻想對象了。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推斷,寶塚的舞台可以被理解為是一個允許同性情慾流轉的場域。即便劇團的管理層、編導以及台上的演員幾乎沒有挑戰刻板性別印象的想法,但觀眾亦可通過個人的傾向獲得超脫既有性別框架的別樣體驗。

  美國學者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顛覆》一書中曾指出,性別(gender)是社會建構出的產物,它的規範會因社會的影響而隨之轉變,性別的這種不確定性,也被巴特勒稱作「表演性」。

  雖然,寶塚歌劇團培養、訓練演員的機制,令「挑戰傳統父權社會的刻板性別印象」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使用女性反串男角」這一表演行為的本身,就拓寬了兩性及同志情慾的探討空間。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