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我的「副刊」情緣/翟 傑

時間:2018-05-18 03:15:56來源:大公網

  愛上寫稿,有些年頭了。相信很多寫作愛好者與我一樣,文字變成鉛字的驚喜大都源自副刊,可以這麼說,副刊,是孕育文學夢的搖籃。

  副刊與新聞、評論、廣告合稱為報紙的「四大件」,作為一份報紙的特色,副刊的歷史已逾百年。副刊版面,無所不包,散文、隨筆、雜談、養生、旅遊、小說、詩詞、戲曲、漫畫、攝影、書法……包羅萬象,可謂一個百花園。

  我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接觸報紙副刊的。那時候,家中長期訂閱着當地的晚報。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副刊版面,裏面的內容極為生動可讀,深深地吸引了我。從那以後,我格外留意起這個版面來。不過,這份報紙兩周才出一個副刊版面,等待的日子就顯得格外漫長。也正因為如此,我對上面所有的內容,都一一品讀,絕不放過。

  那是一個午後,陽光暖暖地灑進屋子,我坐在窗戶前讀副刊,太陽慢慢挪移,一縷強烈的光照射在報紙角落的「徵稿啟事」上。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閃了出來,前幾天剛被老師大加讚賞過的一篇文章,何不投過去碰碰運氣?一番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之後,我去附近的小賣店買了幾張信紙,用鋼筆端端正正地把文章重新謄抄了一遍,然後根據報紙上刊登的地址郵寄了過去。一連幾個星期,我的心裏都是惴惴不安的,尤其每次拿到最新一期報紙的時候,更是忐忑異常。經過幾個月的漫長等待,我的那篇文章終於被刊登了出來。縱然因為版面原因,被編輯縮減到只剩下三百餘字,但是看着我那被變成鉛字的名字,仍舊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我的文學夢,終於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

  參加工作後,我寫作的時間更加寬裕了,投稿範圍也由省內延展到全國。那時候,沒有電子郵件,想要投稿,只能一篇篇寫完、抄完,然後再根據報社地址郵寄出去,每月購買信紙、信封以及郵票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稿件寄出之後,有的幾周後接到附有「恕不刊用」四個大字的退稿信,有的乾脆就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不過,隔一段時間之後也會收到樣刊和稿費。

  漸漸地,互聯網逐漸鋪開,不少副刊版面緊跟時代潮流陸續啟用了電子郵箱,很多人稱之為「伊妹兒」。這無論對於作者還是編者都是一個福音,把在電腦中寫好的文章通過電子郵箱發送過去,一眨眼的工夫便可順利到達,效率大大提高。如果運氣好,正趕上編輯選稿,還會得到「秒回」,實在方便至極。彼時,我沉浸在創作與發表的雙重喜悅中,難以自拔。

  如今,紙媒日趨沒落,再加上網絡的衝擊,不少報紙都已停辦,取消副刊版面的更是不計其數。那次,與一位編輯聊天,他頗為無奈地說:「現在的『副刊』,真的成了『負刊』,很多版面多少還能為報社盈利,唯獨它要往外吐錢(給作者開稿費)……」的確是這樣,很多報紙一個月才出一期的副刊,還常常因為廣告被替下,頗讓人感到無奈。

  說到這裏,必須得提到報紙屆的「元老」─《大公報》。在《大公報》一百一十六年的歷史長河中,文藝副刊絕對稱得上是一方獨具特色、百花齊放的園圃。「大公園」副刊何時開設的,我說不出準確數據,但我知道,很多如茅盾、巴金、豐子愷、梁實秋、沈從文、胡適、冰心、曹禺等文學巨匠都曾在《大公報》副刊的園子裏辛勤耕耘,孕育出了一朵又一朵瑰麗芳香的花。令人稱道的是,從我接觸《大公報》的那天起,除了春節那幾日休刊外,「大公園」天天有版,風雨無阻。如今,幸得編輯老師賞愛,讓我的一些小文有幸在「大公園」上與讀者見面,至始至終我都認為,對於寫作者來說,能在「大公園」上發表文章,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值得一提的是,編輯老師在編輯稿件時,給了作者充分的尊重。從稿費標準來看,也屬副刊界最高。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用「業界楷模」來形容她一點都不為過。

  真心希望像「大公園」副刊這樣高質量、有擔當、有情懷的副刊版面越來越多,真正做到副刊不「副」,化解副刊之尷尬,挽救副刊於危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