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張學良與日寇「奪子之恨」始末

時間:2025-11-25 05:02:02來源:大公报

  左圖:張學良。右圖:張學良與子女合照。

  1928年,張學良因「皇姑屯事件」與日本關東軍結下「殺父之仇」,但是,極少有人知道張學良與日本關東軍還曾有過一段「奪子之恨」。張學良第三子張閭琪被殘酷奪去性命,當時才9歲。

  1920年春天,張學良和于鳳至的第三個兒子出世了,張作霖親自為這個孫子取名為張閭琪。這個孩子不但深得祖父張作霖的青睞,同時也為張學良伉儷的至愛。他長得與張學良酷肖,清秀而斯文。

  稚子病危 舊臣力薦日本醫院

  6歲時,張閭琪就熟讀了《四書》,唐詩宋詞也能琅琅上口。8歲習英文,過目不忘。受其父母的影響,對大帥府「定遠齋」內的書畫情有獨鍾。仿效明代畫家徐渭《葡萄圖》所繪的《墨葡萄卷》,其筆法嫻熟已到幾可亂真的地步……才氣之高,連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自愧不如。

  可好景不常,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了。1929年秋天,張閭琪忽然染上了重病。初時咳嗽,後來發熱高燒到39度。多方調治,病情非但不見好轉,接連月餘高燒不退,陷入了昏迷狀態,這可急壞了張學良夫婦。瀋陽城裏的外國西醫幾乎都請到了,張學良唯獨不請日本醫師,因為父親張作霖死於日本關東軍一手製造的「皇姑屯事件」。

  本來體質清瘦的閭琪,變得越加孱弱。當年12月初,張閭琪尚有咳嗽症狀,而中醫通過診脈又不能正確診斷其咳嗽久治不癒的癥結所在。於是有一位深得張學良信賴的奉系舊臣,極力主張送張閭琪到「仰德醫院」去照肺部X光片。

  「仰德醫院」是日本醫生開辦的洋醫院,院長名叫廣野三田,東京早稻田大學醫科畢業的高材生,來奉天行醫後名氣較大。于鳳至聽說要把張閭琪送到日本醫院照X光,馬上表示反對。張學良初時也心存疑慮,他雖對廣野三田的醫名素有耳聞,但廣野畢竟是日本人。就在張學良舉棋不定之時,那位素與廣野三田有私交的奉系舊將再次陳詞,並為廣野三田的醫德和為人拍胸作保:「廣野三田行醫多年,醫德民望甚高,肯定和關東軍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個日本醫生,相信他絕不會利用給孩子治病之機暗做什麼不光彩之事。」張學良心存的一絲介意也消除了。

  關東軍布殺局 半世紀後真相大白

  在上世紀20年代末,X光機在偌大的瀋陽,只有廣野三田的「仰德醫院」獨有。因是張學良的三子就診,廣野三田顯得格外重視,當天上午除接待張學良三子之外,所有求診人員均做了延期診治的處理。整個胸透室只接待張閭琪一位患者。

  上午9時,主治醫生川島治重和一位女護士(也是日本人)將張閭琪推進胸透室,並安排坐在X光機前,廣野三田親自在外間照料。就在馬際宇醫官和幾位侍衛在胸透室外等候得心緒焦急之時,突然聽到胸透室內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好像室內有顆定時炸彈猝然發生了爆炸,胸透室內響起一聲尖厲的孩子哭叫。

  馬醫官等人暗叫不好,撞開內室玻璃門撲進去時,驚愕地看見一個悽慘血腥的場面:煙霧瀰漫之中,胸透機的主機玻璃板不知何因在閉門的一剎那發生了爆炸。張閭琪此時已經撲倒在那架炸裂的胸透機前,臉部胸部均有淋漓的鮮血。再看那兩個日本男女,僅僅是白大褂上沾些爆炸的粉塵罷了。

  當天夜裏,9歲的張閭琪便在帥府溘然而亡。

  張學良派員去瀋陽日本領事館徹查「仰德醫院」胸透機爆炸原因,日本領事館和「仰德醫院」均以種種藉口推卸,遲遲不肯提交爆炸的原因報告。1989年,張學良在歷經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恢復自由後,在台北會見了一位名叫池宮城晃的日本記者。這位《每日新聞》的著名攝影記者,把數十年來搜集的關東軍秘密檔案複印拿給張學良親閱。通過這些絕密資料,張學良才驚愕地找到了歷史的答案。

  原來,1929年冬天,日本關東軍獲悉張學良將要送愛子前往「仰德醫院」求醫時,連夜由日本駐瀋陽總領事出面,以威脅利誘之手段,收買了廣野三田,然後暗中布置日本特務在X光胸透機內密裝炸彈,屆時由特務幕後操縱引爆致死。可嘆的是,張學良在解開這血腥之謎的時候,已是耄耋之年。

  (摘編自《文史博覽》文/竇應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