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眾群體龐大,技術創新也非常強大,這對我們極具吸引力。」12日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雞電影市場之金雞國際圓桌對話中,西班牙The Slate電影基金負責人,紀錄片導演、製片人Pedro Barbadillo(佩德羅.巴巴迪略)如是說。這次圓桌對話,是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一個重要活動,有來自西班牙、法國、英國、美國等多國電影基金代表、製片人、選片人與中國電影人齊聚一堂,圍繞電影投融資、合拍策略、國際市場准入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索中外電影合作的新路徑與新模式。
在「從提案到盈利:投資、激勵政策與全球市場」的對話環節,多位國際製片人分享了各自國家的電影融資經驗。佩德羅.巴巴迪略詳細介紹了該國的稅收激勵政策:「比如每花100萬,可能會有25萬的返點。在西班牙,如果在國內進行拍攝,還能獲得公共資金資助。」
法國製片人Natacha Devillers(娜塔莎.德維萊爾)強調了合拍在融資中的重要性。她提到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設有「全球電影中心」,專門協助國際合拍。「如果您想在法國找到製片人,可以向中心申請,法國公司會協助您了解本地製作標準。」她還以中法合拍項目《月亮熊貓》為例,指出合拍中需注意文化融合與市場定位。
來自愛爾蘭的編劇、製片人Michael Auret(邁克爾.奧雷特)分享了其項目如何通過多元渠道融資:「我們有來自德國銷售公司的600萬美元全球營銷資金,還有愛爾蘭的稅收減免,以及三國銀行的資金支持。」他強調,「融資來源非常多樣化,不僅僅局限於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