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9日,全運會開幕式後,演員爭相與本屆全運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互動合影。\新華社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最近成為了頂流「萌」星。在9日晚舉行的十五運會開幕式上,這對一白一粉的小傢伙活力滿滿地「護送」各運動員代表團入場,瞬間抓住了全場目光,強勢「火爆出圈」。不管是在賽場學着運動員旋轉跳躍,還是只是邁着小碎步四處蹓躂,被網友們昵稱為「大灣雞」的它們,一舉一動都成為網絡熱議的對象。
幾日裏,內地各地觀眾甚至海外網友都在欣賞「大灣雞」相關視頻後,紛紛為其傾心,爭相購買周邊商品、搜索在大灣區與「大灣雞」拍照的打卡攻略,甚至留言希望它們能永久保留,成為大灣區的象徵。這對融合灣區文化同時濃縮灣區人幽默、樂天性格的「大灣雞」,正帶着全運活力與灣區溫度,成為傳遞快樂與凝聚力的暖心符號。\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原型是中華白海豚的「喜洋洋」和「樂融融」,被網友們調侃成「白切雞豉油雞」愛稱「大灣雞」,十五運會會徽和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劉平雲對此感到好笑又好玩。他對媒體說,由於「食在廣東」聲名遠播,所以當時特意選擇區別於「食材」中華白海豚作為吉祥物,但萬萬沒想到還是被調侃成了能吃的雞。
「大灣雞之父」:體現灣區人樂天性格
「網友的調侃更平民化、大眾化地將這個形象傳遞出來,契合了廣東人對雞的特殊感情,我很喜歡、很接受。」劉平雲不僅喜歡網友的創意解讀,也覺得吉祥物「被玩梗」能代表到大灣區人幽默、樂天的性格。
「大灣雞」一夜火爆,吉祥物扮演者也功不可沒。據了解,開幕式上的「大灣雞」由來自佛山市黃飛鴻文武學校的習武少年扮演。該校副校長張瑩嫣對內地媒體表示,「扎實的武術功底能幫他們更好地適應吉祥物扮演的特殊要求。」「大灣雞」套裝足足有16斤,孩子們一開始穿戴的時候常會因為不適應摔倒,「不過他們戴着頭套摔倒的樣子蠻可愛的。」網友們在觀賞「大灣雞」活潑的表演時,也被這群灣區武校少年生動的演繹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深深打動。
「大灣雞」熱度飆升,相關周邊早已成了搶手貨。開幕式上贈送給觀眾印有「大灣雞」吉祥物的禮品包,被掛出上千元的二手價。而網絡上最火爆的一款捏了就能「吐泡泡」的「大灣雞」吉祥物周邊商品已經斷貨。產品設計生產商東莞市文博工藝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謝東旭告訴《大公報》,結合「情緒經濟」的創意設計讓消費者「一捏就上癮」,公司生產的十五運會系列產品預計能實現三千萬元人民幣的訂單收入。
另一家東莞企業、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了吉祥物形象的挎包。公司董事周彩霞表示,「我們還給吉祥物增加了『換裝』概念,吉祥物手上的運動器材也能隨時更換,可以為不同項目『打氣』,也很火」。
帶動區域文化發展 網友呼籲永久保留
「大灣雞」的火爆,讓不少大灣區外乃至海外網友通過它記住了這場粵港澳攜手舉辦的全運會,進而了解「大灣區」的活力與魅力。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希望「喜洋洋」「樂融融」能永久保留,成為大灣區的象徵。對此,劉平雲也撰文回應,指出吉祥物作為文化IP,具有將宏大的區域敘事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日常符號的獨特能力。他亦希望「大灣雞」能持續帶動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一個成功的吉祥物,不只是比賽的標誌,更應該擁有獨立的文化價值與商業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