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新書《錦繡大千》北京首發

時間:2023-09-30 04:02:58來源:大公报

  圖:收藏家李巍推出著作《錦繡大千》。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北京報道:唐卡題材以宗教為主,覆蓋了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建築、醫學、天文、歷算、民間傳說、世俗生活等多個領域,具有珍貴的藝術和審美價值,其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刺繡唐卡、緙絲唐卡、織錦唐卡、堆繡唐卡等工藝唐卡作品異彩紛呈,畫面中刺繡、堆繡、鑲嵌等多種工藝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錦繡大千──中國古代織繡唐卡集珍》(下稱:《錦繡大千》)收錄的唐卡主要來源於收藏家李巍在雪域高原數十年來的辛苦收集。

  《錦繡大千》的編者之一、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水木學者」研究員姚霜指出,絲綢與紡織技術進入西藏後,逐漸被藏族人民吸收與發展,將之用於宗教用品的製作,並通過不斷地學習,創造出了織繡唐卡這一獨特的藝術類型。

  織繡唐卡承載漢藏情誼

  織繡唐卡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藏傳佛教大型的儀軌活動曬佛節。每年節日期間,三幅分別繡製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和彌勒佛的巨型唐卡會展示於眾,每幅唐卡展示一天,在這三天裏,會舉行包括祈雨儀式在內的大型法會,班禪親自參加。除了用於佛教儀軌活動,織繡唐卡還被視為珍貴的禮物進行交換,成為寺廟之間或施主與寺廟之間的「硬通貨」。

  「西夏以降,藏傳佛教開始逐漸廣傳於西域與中原,特別是受到了元明清宮廷的青睞,西域與中原的大量佛教題材的織繡藝術品也逐漸受到了藏傳佛教藝術的影響。這些織繡唐卡不僅是承載漢、藏之間情誼的禮物,更代表了地方對中央宮廷文化的接收。」姚霜認為,通過中央與涉藏地區的互動與交流,織繡唐卡等大量帶有宮廷風格的佛教用品被帶回藏地供奉並被仿製並流通於大小寺廟中,成為了漢、藏歷史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最佳實證。

  構圖和諧 色彩艷麗

  《錦繡大千》收錄了李巍收藏的259幅唐卡,用900餘幅精美圖片展示,這些唐卡採用緙絲、滿繡、織錦、刺繡、牛毛繡、打籽繡等工藝製成,畫面構圖和諧、色彩艷麗,罕見而珍貴。

  出身行伍的李巍意外與佛像收藏結緣。一九七一年冬,在青海執行任務時,他在塔爾寺附近傾囊救助了一個六歲的男孩,男孩的家人將最崇高的禮物一尊精美的小佛像送給了李巍,自此,開始收藏、保護佛教文物,最終走上了佛教文物收藏之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