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時地人」:給社區的詩

時間:2023-03-11 04:24:45來源:大公报

  圖:城市日記項目主任黃淑儀希望參加者可以開拓看待社區新視角。

  近日,由城市日記主辦的「香港時地人」社區達人工作坊畢業展,正在銅鑼灣希慎廣場9樓Urban Sky舉行。參展人皆為一眾關心自己社區的熱心人,他們從身邊發掘話題,進行社區生活研究,形成繪本和畫作等多種表現形式,盡述同樣洋溢溫情的社區故事。\大公報記者 劉 毅(文、圖)

  「我希望可以藉展覽,拓展更多講述社區的角度。提起社區故事,其實不僅僅是一些人情味的老店,每個人的生活,甚至是動植物都構成了社區一部分。」城市日記項目主任黃淑儀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開始關心自己在社區的生活,就會形成社區的永續發展。」

  「香港時地人」計劃由2020年發起,通過一系列工作坊培訓參加者發掘和書寫自己的社區故事。今次展出該計劃第4至6季參加者在完成工作坊後的實踐所學,參加者將目光投注在自己周邊生活、不同身份社群、動植物芳鄰等,在參加工作坊後,以不同的創意形式,包括人物訪問、社區生活研究、觸感藝術、繪本、錄音及錄像等,展示包羅萬有的社區面貌。

  是次展覽現場可見一排排的課桌板櫈,觀眾打開課桌,就能在桌兜見到約20位參加者的各式作品,展覽主題涵蓋「社群中的人」、「我的社區」、「社區作為棲息地」,探討內容亦發人深思,譬如「社群中的人」部分,林善如關注禁堂食後,住在邊遠地區的人該如何食飯的問題,採訪了5位被訪者,完成名為《新界牛的晚餐選擇》文章;楊芷瑜則在路邊擺檔,為「工人姐姐」造像,其名為《半天假》的作品,集合成文字、相片、圖畫,令人們關注這些來自菲律賓、印尼的女子,在忙碌家庭工作之外的面貌。

  動物視角的社區日常

  參加者又該如何看待「我的社區」?翟桐創作《社區建構記憶卡》,從居住的社區中搜尋常見且具標誌性的圖案與符號,做成坪州26張雙面印刷圖案記憶卡,並撰寫給女兒的《小女巫生活修行手札》,以文配圖的形式,生動形象且充滿童趣地講述社區的一草一木。

  「社區作為棲息地」強調的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場所,更是動物的活動區域。梁浩銓以文字、相片、手繪地圖創作《狗狗去邊玩》,為自家愛犬勾畫社區活動範圍,繪出4條適合狗狗悠閒散步、輕鬆短跑、城中小逛、鬧市遊覽的路徑,想像動物視角的社區日常。

  整個展覽強調的是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是故展覽上所用多為環保物料或回收物資,「是次展覽中的燈箱和座椅等,其原料包括口罩、飲筒、水樽樽蓋、隱形眼鏡盒、商場展覽裝飾等。」黃淑儀形容。展覽結束後,這些物資將送往升級再造、循環再用,也歡迎觀眾可以取走或認購它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