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枯葉乾花經過鄧蘭的配搭,展現新面貌。\受訪者供圖;下圖:木藝擺設師鄧蘭。\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木藝擺設師鄧蘭也不例外。原本就十分熱愛大自然和樹木的她,擁有了更多可以去郊外行山的時間,沿途她發現不少被風吹落的樹枝、不經意間跌落地面的花朵,開始構思賦予其「新生命」,於今年年初開始以此打造「原木手作,創意擺設」,延續它們原本的生命、靈氣與質感。
枯枝敗葉成為藝術作品
「我很喜歡大自然,尤愛樹木。每當看到樹幹在歷經颱風後,變成一堆被遺棄的木頭、枯枝,就覺得它們的生命其實並不算完結。」
因此,於鄧蘭而言,平日人們眼中無甚價值的斷木枯枝,反而成就了無限創意。「疫情下,我差不多隔天就會去走一走附近山邊的公園,去發掘一些可以用來創意的枯枝敗葉、或是被風吹折的枝杈、或是一場雨後跌落的開得正好的花朵。我相信這些材料,只要經過一番處理和設計,就會成為美觀而充滿自然意味的擺設。」鄧蘭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
為了開拓思路,鄧蘭參加了由「香港木庫」導師講授的工作坊,迸發了創意靈感。其創作的木藝擺設作品,木塊或成為擺放花葉、枯枝的底座,或成為一個「背景板」。簡單的物料,經過一番配搭,居然產生了類似「插花」一般的藝術效果。
發掘個體與自然的聯繫
鄧蘭道,整個創意過程最花費時間的即是採集物料。收集過程中,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香港迪士尼公園外收集枯葉和掉落的花朵,因為剛經歷一場雨水,所以一些開得正好的花瓣也紛紛自枝頭跌落,她看到後就立刻收集起來、再趕回家,只為能即時配上一些枯枝,設計了幾款擺設,拍下照片,留下美好記錄。「每件木藝擺設的背後理念都是我從事創作的推動力。」
未來,鄧蘭希望自己的木藝擺設,可以擺在諸如家居、酒店大堂或房間、餐廳、辦公室、示範單位、美容院和補習社等多個地方。「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為這些看似已經死亡、被遺棄的木頭和枯枝、乾花,所延續的藝術生命,收穫正能量,發掘個體與大自然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