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發動關稅戰,攪亂全球貿易平衡,結果是打擊自身經濟及推高通脹。
中美完成第一次的貿易談判,取消或暫緩部分關稅。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美國計錯數」,原以為拉攏其他國家圍堵中國,結果中國堅持不退讓,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通脹和債息上升,可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唯有草草離場。不過,另一經濟學者莊太量指出,中美雙方只是暫緩對等關稅90日,現階段「中國只算是贏了首回合」,兩國角力仍然存在變數。
圍堵中國圖謀失敗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出,美國發動關稅戰,原以為全球各國也會妥協,繼而主導決定權,拉攏其他國家一起圍堵中國,一些視美國作為靠山、依靠其保護的國家,由於欠缺談判籌碼,所以被迫妥協,但中國堅持立場,加上部分國家採取「拖字訣」的不合作態度,隨着增加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果,包括美國當地通脹持續上升及美國債券息口向上,令到美國「打錯算盤、計錯數」,現時情況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唯有草草離場,大幅削減加徵的關稅。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根據最新協議中美兩國等同恢復至今年4月2日前,所有進口商品關稅的狀態,認為現階段「中國是贏了首回合」。
不過,莊太量指出,關鍵是雙方只是同意「暫緩對等關稅90日」,背後的意義是兩國用協議換時間,相信隨着中國取消對美國的稀土禁運,美國會盡快尋求輸入更多稀土,盡量尋找更多中國貨的替代品,「如果在90日內,美國在這兩件事上也達到目標,例如稀土(儲備)足夠使用多年,或者所有貨品也可以用越南或其他國家(貨品),美國可能(再次反口),又再提出向中國加徵關稅至145%,大家可以留意90日後的發展。」
倡拓東南亞中東歐洲市場
中美博弈的形勢仍然持續,中國的企業以至港商應該如何應對。關焯照指出,2018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例是19.2%,至去年已經下降到14.7%,中國近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構建貿易多元化格局,目前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夥伴,下一步應該拉攏更多國家作為貿易夥伴,特別是東南亞及歐洲市場,港商出口貨同樣要減少依賴美國市場,改為出口至其他國家;莊太量建議,中國內地和香港出口商可以向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國家的買家尋求合作。\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