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港閩樂團絲路音樂和鳴

時間:2019-12-04 04:23:59來源:大公報

  圖:南音清唱《將進酒》

  【大公報訊】記者蔣煌基泉州報道: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與福建泉州南音樂團,日前在泉州南音藝苑舉行「古今絲路交流音樂會」。敦煌古韻與福建的泉州雅樂「偶遇」,碰撞出了一場千年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交匯的聽覺盛宴。在音樂會上,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與泉州南音樂團,共合奏了十首曲目,包括小組合奏《水鼓子》、《長沙女引》,古曲新編合奏《陽關三疊》,以及天籟敦煌樂團樂師獨奏的《供花手》、《倉央嘉措/不二》和南音名譜合奏《走馬》等。整場音樂會,均採用中國傳統器樂演奏,小阮、箜篌、竹板、笙、洞簫、琵琶,配以「晉唐古語」閩南話的南音清唱,令人宛如「夢迴大唐」。

  樂團重現敦煌古樂

  當晚與南音的合奏,令這個平均年齡不到二十四歲的「年輕樂團」成員們感到興奮。「樂團全力重現失傳的敦煌古樂,讓觀眾聽到絲路回響,感受燦爛的敦煌。」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經理陳天姿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說:「南音韻更內在,更長更細膩,要用心感受,這次演奏給我的感覺是『托』着南音。」駐團樂師劉慕華向記者表示:一進入泉州,古城的味道一下子湧入,街道的建築很古樸,南音藝苑跟其他音樂廳很不一樣,「南音藝苑建築設計很有傳統的感覺,一進入音樂廳傳統的意味就來了。所以在裏面彈奏南音很合適,彈敦煌古樂也很合適,感覺很好」。

  南音是中國四大古樂之一,有「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之稱,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今年亦是南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香港竹笛學會理事、香港愛樂民樂團團員楊偉傑,促成了是次音樂會。「天籟敦煌演奏了保留曲目,南音樂團拿出了經典曲目」,楊偉傑向記者形容當晚的演出,是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音樂的和鳴。

  冀港青對中樂產生興趣

  金紫荊、銀紫荊星章獲得者、太平紳士紀文鳳曾不少於八次前往莫高窟。紀文鳳曾帶着香港年輕的樂師們到敦煌考察,她希望組建的天籟敦煌樂團,能夠把敦煌洞窟的音樂場景視聽化,並進行文化傳承。「好像有個使命,所以我很快組織了這個樂團。希望傳統的中樂更好地回到香港,希望透過更多的音樂專場,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對中樂產生興趣,把中國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讓這些年輕的音樂人為國家做點事。」紀文鳳說。

  香港特區政府及敦煌研究院一直大力支持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樂團至今已在莫高窟「九層樓」上獻演,參與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文藝演出,在敦煌大劇院舉行的「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音樂會等,均取得了很大反響。

  「古今絲路交流音樂會」前一夜,樂團亦在泉州大劇院舉行香港「敦煌絲路回響」音樂會,為在當地舉行的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一帶一路」藝術演出周畫上句號。

  圖片: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