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道之行」展書畫籲和平

時間:2019-08-21 04:24:04來源:大公報

  圖:區永熙(左起)、霍啟剛、彭婕、鄧海超、馬浩文出席書畫展開幕式並擔任主禮嘉賓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當前香港社會時局緊張之時,藝文界更需用創作傳遞正能量和前行的希望。香港文化藝術推廣協會正在香港大會堂高座七樓展覽館舉行的「藝道之行——水木清華邀請展」,展出二十六名本港年輕書畫家的共八十多幅書畫作品,一眾年輕藝術家以書畫呼喚和平,以藝載道,詮釋水墨藝術精髓。展期至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時。

  以藝會友 增進了解

  去年十一月,香港文化藝術推廣協會安排三十位本地青年書畫藝術家前去北京參觀清華大學、遊覽故宮、萬里長城、圓明園等歷史名勝,學習了解內地的歷史、文化、藝術、經濟,繼而又參觀博物館,出席名家示範講座等。參與交流活動的二十六位年輕書畫家返港後創作一系列山水、花鳥、草書、篆書等書畫作品,通過「藝道之行——水木清華書畫邀請展」,向觀眾傳達他們的所見所聞及藝術思考。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處長彭婕、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霍啟剛、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區永熙、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客席教授鄧海超、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馬浩文作為主禮嘉賓並出席開幕式。

  彭婕致辭時表示:「在如今的特殊時期,十分有必要表現中華文化之精神。」因此,她很感動能看到這麼多優秀年輕書畫家的創作,他們在這個紛爭之時為香港人帶來另一種聲音,以及文化信息。

  霍啟剛認為此類文化交流工作適宜多做,「香港年輕藝術家去到內地,以藝會友,能增進對內地文化的了解,並通過藝術創作了解中國歷史。」

  馬浩文也道:「近幾個月,香港發生了一系列暴力事件,此種書畫展更顯得可貴。藝術家在這樣一個艱難的時刻,也能用創作做一些事,總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想法,觀眾也能通過欣賞他們的書畫,停一停、想一想,令整個社會恢復百花齊放、互相包容的文明秩序。」

  冀香港恢復安定

  香港文化藝術推廣協會會長劉若儀以草書書法《蘇軾─水調歌頭》、梅花主題畫作《香如故》、《月梅》等,既是為了應景下月中秋節的「人月兩團圓」,更重要的是以不畏嚴寒的梅花寓意香港社會終會恢復安定和繁榮。

  她評價此次年輕書畫家北京行時說:「這班年輕書畫家均在本地畫壇小有名氣,今次去到北京,遊走歷史遺跡,了解八國聯軍毀壞圓明園、抗日戰爭史時都十分有感觸。可以說,這次的活動以文化入手,令年輕人了解家國歷史,端正對祖國的認知,繼而影響其他人。」

  香港藝術家孔繁傑於二○○八年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回港,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現為多間中小學和畫室的繪畫班導師,其今次兩幅作品《守護中華》、《銀杏寄語》,以好似「牆中畫」的構圖勾勒北京故宮及圓明園遺址,「這次並不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但卻是第一次參觀圓明園等歷史古蹟,通過這些斷壁殘垣,我感受到八國聯軍入侵時的中國慘狀,故而我在創作《守護中華》時以故宮宮殿門前的石獅子象徵守護,希望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外敵不敢犯境。」

  本地水墨畫家何紀嵐參與北京行後亦是收穫頗豐,其創作的水墨作品《深黑印象》、《絲路行中》,以鮮明的黑白對比象徵陰陽,詮釋中國道家哲學觀,提及行程感受,他認為有助增強對內地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其父、香港水墨畫家何百里亦在展覽現場告訴大公報記者:「香港年輕人應加強對祖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將力量用在正途。」 圖: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